不同低氧训练模式对大鼠腓肠肌有氧代谢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10
作者
路瑛丽 [1 ]
赵鹏 [1 ]
冯连世 [1 ]
徐建方 [1 ]
朱珂 [2 ]
宗丕芳 [1 ]
机构
[1] 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
[2] 河南省体育科学研究所
基金
国家科技攻关计划;
关键词
低氧训练; 有氧代谢酶; 腓肠肌; 大鼠;
D O I
10.16038/j.1000-6710.2009.02.015
中图分类号
R87 [运动医学];
学科分类号
100216 ;
摘要
目的:探讨三种低氧训练模式对大鼠腓肠肌有氧代谢酶活性的影响。方法:经过适应性训练和力竭实验筛选出40只雄性SD大鼠,采用双盲法平均分成4组:低住低练组、高住高练组、高住低练组和低住高练组。采用水平动物跑台进行耐力训练,运动强度为常氧下35m/min、低氧下30m/min,1h/d,5d/周,持续训练6周。低住低练组大鼠在常氧环境下生活训练;高住高练组大鼠在低氧环境(氧浓度为13.6%,约相当于海拔3500m高度)生活训练;高住低练组大鼠低氧环境生活12h,常氧环境训练;低住高练组大鼠在常氧环境生活,低氧环境训练。最后一次训练后恢复48h取腓肠肌,检测柠檬酸合成酶(CS)、琥珀酸脱氢酶(SDH)和苹果酸脱氢酶(MDH)活性。结果:与低住低练组比较,高住高练组大鼠腓肠肌CS、SDH和MDH活性分别升高11.7%(P<0.01)、8.7%(P<0.05)和12.5%(P<0.01);高住低练组、低住高练组较低住低练组增加,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3500米三种低氧训练模式就提高机体有氧代谢酶活性而言,高住高练优于高住低练和低住高练。
引用
收藏
页码:136 / 138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高住低训对大鼠心肌线粒体呼吸链酶复合物活性的影响 [J].
王耀光 ;
齐敦禹 ;
李兴海 ;
张林 .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2008, (04) :484-485
[2]   不同低氧训练模式对大鼠血液运氧能力的影响 [J].
路瑛丽 ;
冯连世 ;
赵鹏 ;
徐建方 ;
朱珂 ;
宗丕芳 .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2007, (01) :68-70
[3]   间歇性低氧训练对大鼠心肌、骨骼肌有氧代谢酶与运动能力的影响研究 [J].
代毅 ;
柯遵渝 .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2003, (05) :91-93
[4]   间歇性低氧与骨骼肌中的氧代谢适应 [J].
王晖 ;
毕永锋 .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2003, (02) :40-44
[5]   VE干预对模拟高原训练大鼠骨骼肌苹果酸脱氢酶的影响 [J].
周卫海 ;
李卫平 .
解放军体育学院学报, 2003, (02) :72-73+98
[6]   低氧训练对大鼠骨骼肌乳酸脱氢酶和苹果酸脱氢酶活性的影响 [J].
王荣辉 ;
刘桂华 ;
胡琪 ;
张一民 .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1998, (03) :31-33+96
[7]  
工具酶的活力测定[M].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 蒋传葵等 编著, 1982
[8]  
Training High - Living Low: Changes of Aerobic Performance and Muscle Structure with Training at Simulated Altitude[J] . J. Geiser,M. Vogt,R. Billeter,C. Zuleger,F. Belforti,H. Hoppeler.Int J Sports Med . 2001 (08)
[9]  
Altitude Training and Muscular Metabolism[J] . N. Terrados.Int J Sports Med . 1992 (S 1)
[10]  
运动生物化学原理. 冯炜权主编. 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 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