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探索
学术期刊
新闻热点
数据分析
智能评审
立即登录
人才聚集现象与聚集效应质量互变系统研究
被引:7
作者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张洪潮
牛冲槐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太原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牛冲槐
机构
:
[1]
太原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来源
:
中国流通经济
|
2006年
/ 11期
关键词
:
人才聚集;
聚集效应;
系统工程;
质量互变;
D O I
:
10.14089/j.cnki.cn11-3664/f.2006.11.015
中图分类号
:
F240 [劳动经济理论];
学科分类号
:
摘要
:
人才聚集是人才流动的结果,当人才聚集达到一定规模时,可能产生人才聚集现象,形成人才聚集系统。人才聚集系统是一个开放的复杂系统,系统运行过程中存在着质量互换,其结果既可能出现人才聚集的积极效应,也可能出现人才聚集的消极效应。文章指出,为促进人才聚集现象向人才聚集效应转变,促进人才的合理使用,应建立健全人力资本市场,促进人才合理流动;优化人才聚集环境,遵守人才聚集效应系统质量互换规律,不断优化系统结构。
引用
收藏
页码:53 / 56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质量互变的系统探析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曹晓卿
;
冯宁昌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太原理工大学
冯宁昌
.
系统辩证学学报,
2005,
(01)
:33
-36
[2]
企业集群竞争优势的演进:从“聚集经济”到“创新网络”
[J].
蔡宁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浙江大学经济学院
蔡宁
;
杨闩柱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浙江大学经济学院
杨闩柱
.
科研管理,
2004,
(04)
:104
-109
[3]
提高全民族素质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牛冲槐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任朝江
.
生产力研究,
2003,
(05)
:107
-110
[4]
知识管理视野下的隐性知识
[J].
施琴芬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苏州大学科研处
施琴芬
;
吴祖麒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苏州大学科研处
吴祖麒
;
赵康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苏州大学科研处
赵康
.
中国软科学,
2003,
(08)
:96
-102
[5]
美国的人才汇集机制
[J].
李建钟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李建钟
.
中国人才,
2003,
(02)
:15
-17+19
[6]
聚集效应与西部竞争优势的培育[M]. 经济管理出版社 , 袁莉著, 2002
[7]
自然辩证法[M]. 人民出版社 , 恩格斯 著, 1971
←
1
→
共 7 条
[1]
质量互变的系统探析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曹晓卿
;
冯宁昌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太原理工大学
冯宁昌
.
系统辩证学学报,
2005,
(01)
:33
-36
[2]
企业集群竞争优势的演进:从“聚集经济”到“创新网络”
[J].
蔡宁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浙江大学经济学院
蔡宁
;
杨闩柱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浙江大学经济学院
杨闩柱
.
科研管理,
2004,
(04)
:104
-109
[3]
提高全民族素质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牛冲槐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任朝江
.
生产力研究,
2003,
(05)
:107
-110
[4]
知识管理视野下的隐性知识
[J].
施琴芬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苏州大学科研处
施琴芬
;
吴祖麒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苏州大学科研处
吴祖麒
;
赵康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苏州大学科研处
赵康
.
中国软科学,
2003,
(08)
:96
-102
[5]
美国的人才汇集机制
[J].
李建钟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李建钟
.
中国人才,
2003,
(02)
:15
-17+19
[6]
聚集效应与西部竞争优势的培育[M]. 经济管理出版社 , 袁莉著, 2002
[7]
自然辩证法[M]. 人民出版社 , 恩格斯 著, 1971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