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就业管制的变迁与测量——基于1978—2011年国家层面数据

被引:8
作者
杨伟国 [1 ,2 ]
代懋 [3 ,1 ]
机构
[1]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
[2]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人力资本审计研究所
[3]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就业研究所
关键词
就业管制; 变迁; 测量;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249.2 [中国];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量化就业管制水平的做法源于国际比较研究的视角,也为我国该领域的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OECD的就业保护法指数在我国有一定程度的适用性,应用该指数对我国的就业管制进行的年度测量发现,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就业管制程度稳步升高,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1982—1994年的探索阶段,1995—2007年的成型阶段和2008年至今的完善阶段。从1986年开始,我国的就业管制逐渐步入正轨,覆盖了OECD指数基本测量项的大部分。20世纪90年代中期起,国有企业改革的紧迫形势和农民工使用的进退两难促使我国就业管制迅速完善,使得我国的就业管制水平在2008年之后一举超越了国际标准。另外,各地区丰富的就业管制经验也是我国国家层面就业管制水平不断提高的内在推动力。我国的就业管制与经济发展、改革开放及法律传统息息相关,这也将是今后的研究重点。
引用
收藏
页码:78 / 87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中国就业管制的测量 [J].
杨伟国 ;
代懋 .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2010, 24 (03) :89-94
[2]   国家、制度与工人阶级的形成——西方文献及其对中国劳工问题研究的意义 [J].
陈峰 .
社会学研究, 2009, 24 (05) :165-188+245
[3]  
劳动监察要突破什么[J]. 杨琳. 瞭望. 2011 (09)
[4]  
激荡三十年[M]. 中信出版社 , 吴晓波, 2008
[5]  
Law and Employment:Lessons from Latin America and the Caribbean .2 Heckman,James,Carmen Pages.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 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