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诱变绛红小单孢菌提高其庆大霉素生产能力及条件优化

被引:3
作者
戴桂馥
吴健
李宗伟
王雁萍
秦广雍
苏明杰
李萍
袁天阳
机构
[1] 郑州大学离子束生物工程省重点实验室
[2] 开封十三中学
[3] 开封制药厂
关键词
绛红小单孢菌;离子注入;庆大霉素;发酵条件;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TQ465.2 [链霉素];
学科分类号
100705 ;
摘要
庆大霉素产生菌绛红小单孢菌(MicromonosporapurpureaKR960796)(开封制药厂提供)经30keVN+注入诱变处理,筛选到B0020等四株高产菌株.它们的产量较出发菌株提高的幅度分别是B002030.2%,B003022.1%,B001716.7%,B001315.1%.B0017通过条件优化,总产量提高46%.在对B0017进行发酵条件优化中确定了正效应因子为:料液浓度>pH>葡萄糖>青霉素;负效应因子为:118小时,酵母汁>CoCl2>NH+4;125小时,NH+4>酵母汁,CoCl2几乎无负效应.说明游离NH+4对产量有强烈的抑制作用.
引用
收藏
页码:67 / 71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三种辐射源对耐辐射微球菌作用机理的比较研究 [J].
宋道军 ;
余增亮 .
生物物理学报, 1998, (01) :185-188
[2]   铵对庆大霉素生物合成的刺激作用 [J].
廖福荣 .
国外医药(抗生素分册), 1996, (05) :328-329
[3]   离子注入水稻诱变育种机理初探 [J].
余增亮 ;
何建军 ;
邓建国 ;
王学栋 ;
吴跃进 ;
刘贵付 .
安徽农业科学, 1989, (01) :12-16
[4]   庆大霉素产生菌棘孢小单孢菌孢子发芽的研究 [J].
管光瑜 ;
廖崇娟 ;
焦军 ;
李辉文 ;
刘新萌 .
抗生素, 1981, (01) :14-16
[5]  
正交法和三次设计[M]. 科学出版社 , 中国现场统计研究会三次设计组, 1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