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山眼镜蛇毒抗肿瘤有效组分分离及其抑瘤作用研究初探

被引:3
作者
陈劲海 [1 ]
孔天翰 [2 ]
机构
[1] 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2] 广州医学院病理生理学教研室
关键词
舟山眼镜蛇; 蛇毒; 毒素; 肿瘤;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285 [中药药理学];
学科分类号
1008 ;
摘要
目的从舟山眼镜蛇(Naja atraCantor)蛇毒(snake venom,SV)中分离得蛇毒组分,探讨SV及其分离组分的LD50和抑制肿瘤的作用。方法采用凝胶柱层析方法从蛇毒中分离得到了前Ⅰ1、Ⅰ1、Ⅱ1、Ⅱ2、Ⅲ1、Ⅲ2及Ⅳ等7种组分。采用急性毒性实验、MTT法,研究SV及其7种SV分离组分的LD50和抑制肿瘤的作用。结果 SV经Sephadex G-50层析,可分离为前Ⅰ、Ⅰ、Ⅱ、Ⅲ及Ⅳ5个组分,根据峰面积大小排列:Ⅲ>Ⅱ>Ⅰ>Ⅳ>前Ⅰ。5个组分再经Sephadex G-25柱层析,可获得7个脱盐组分:前Ⅰ1、Ⅰ1、Ⅱ1、Ⅱ2、Ⅲ1、Ⅲ2及Ⅳ。通过急性毒性实验,明确Ⅳ的毒性最大,其次为Ⅲ2及Ⅲ1,三者的LD50值均低于SV;而Ⅰ1、Ⅱ1、Ⅱ2的毒性均小于SV,前Ⅰ1几乎无毒。SV组分Ⅲ2和Ⅳ的抑瘤作用最强,在高浓度(20μg/ml)时对实验中的2种人肿瘤细胞的抑制率均达到60%以上。结论从SV中分离得到了前Ⅰ1、Ⅰ1、Ⅱ1、Ⅱ2、Ⅲ1、Ⅲ2以及Ⅳ7种组分;组分Ⅳ毒性最强,依次为Ⅲ2>Ⅲ1>SV>Ⅱ2>Ⅱ1>Ⅰ1>前Ⅰ1;SV及其7种分离组分对2种人肿瘤细胞株(SGC-7901、A549)的生长抑制有一定的特异性,而不同的SV分离组分对同一肿瘤细胞抑制作用亦有差异。
引用
收藏
页码:193 / 197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蝮蛇毒小分子多肽的分离、纯化及其抗肿瘤作用研究 [J].
张及禄 ;
文慧民 ;
孙德军 .
中国生化药物杂志, 2009, 30 (04) :217-220+225
[2]   评估肿瘤化疗敏感性方法的研究进展 [J].
乔建梁 ;
孟兴凯 ;
张俊晶 ;
齐力 .
现代肿瘤医学, 2008, (05) :873-875
[3]   广西五步蛇毒小肽的分离纯化及抗肿瘤作用 [J].
李映新 ;
雷丹青 ;
周先果 .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2007, (02) :187-190
[4]   中华眼镜蛇毒对荷人鼻咽癌裸鼠血过氧化氢酶和GSH-PX活性的影响 [J].
杨惠玲 ;
杨星 ;
郑芹 .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2001, (10) :49-51
[5]  
抗癌药物研究与实验技术.[M].韩锐主编;.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