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浆隐蔽爆破构造与贵重、有色金属成矿

被引:28
作者
刘家远
机构
[1] 桂林工学院
关键词
岩浆隐蔽爆破构造,爆破角砾岩,成矿作用;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2 [金属矿床(总论)];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研究证明,岩浆隐蔽爆破作用所形成的产物,是一套成因上相互联系而以各具特色的碎屑岩组合。通过对隐爆碎屑岩的研究,将其划分为7种碎屑岩类型,并统称其为隐蔽爆破相岩石。随着矿产资源广泛的开发和研究的深入,愈来愈多的实际资料证明,岩浆隐蔽爆破构造与贵重有色金属成矿有着密切的成因联系;与岩浆隐蔽爆破构造有关,形成了包括Cu,Mo,Ph,Zn,An,Ag,W,Sn等矿种在内的一大批角砾岩筒型矿床。受爆破岩筒、震碎带、环状、放射状断裂、裂隙等隐蔽爆破构造及其伴生构造(接触带、捕掳体、破碎带等)的直接控制,成矿作用的形式和矿床类型均具多种多样的特征。
引用
收藏
页码:238 / 246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3 条
[1]   一种值得重视的新类型金矿床——爆破岩筒型斑岩金矿床 [J].
刘家远 .
贵金属地质, 1992, (Z1) :148-152
[2]   山西省耿庄金银矿区隐爆角砾岩研究 [J].
张维根 .
岩石学报, 1988, (03) :79-87+100
[3]   江西燕山期隐爆相岩石特征与成矿 [J].
刘家远 .
地质与勘探, 1982, (05) :1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