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伏软弱层黄土边坡变形机制分析及治理对策研究

被引:12
作者
赵建军
黄润秋
巨能攀
涂国祥
肖华波
机构
[1] 成都理工大学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专业实验室
[2] 成都理工大学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专业实验室 成都
关键词
黄土; 软弱夹层; 变形机制; 治理对策;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42.131 [];
学科分类号
0814 ;
摘要
本文研究了陕北某电厂夹断层破碎带上覆黄土的泥岩、砂岩互层反倾边坡的变形机制,并研究治理对策及其治理效果。通过边坡工程地质条件及变形破坏特征分析,建立FLAC3D地质模型,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边坡变形破坏机制,在此基础上提出削方减载、锚筋桩、锚杆及坡面防护的综合治理措施。研究结果表明,边坡的变形受开挖坡形的影响,坡体浅表层特别是断层带及坡顶黄土部位出现大范围拉应力集中,断层带出现向坡外的挤出变形,带动上部黄土的牵引式变形,引起沿黄土和基岩基覆界面的剪切变形,在黄土中出现大量拉裂缝,在一定条件下潜在滑移面逐渐贯通,坡体将产生整体失稳。边坡的治理应通过削方减载改善坡体应力环境,并重点控制断层带及黄土与基岩基覆界面的变形,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治理后边坡稳定性较好,满足设计要求。
引用
收藏
页码:743 / 748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红层软岩破碎软弱夹层边坡稳定性影响因素探讨 [J].
米海珍 ;
牛军贤 ;
李如梦 .
兰州理工大学学报, 2006, (03) :112-114
[2]   甘肃省黄土地区路堑边坡防护 [J].
胡雄韬 .
甘肃科学学报, 2006, (02) :112-114
[3]   软粘土动力排水固结机理研究综述 [J].
胡瑞林 .
工程地质学报, 2006, (01) :45-51
[4]   黄土高边坡变形破坏的基本形式及其机理分析 [J].
何红前 ;
陈志新 ;
叶万军 ;
温克兵 .
西部探矿工程, 2005, (11) :109-111
[5]   陕北晋西砂黄土的胶结物与胶结作用研究 [J].
张永双 ;
曲永新 .
工程地质学报, 2005, (01) :18-28
[6]   砂黄土高边坡稳定性的数值模拟研究 [J].
张永双 ;
王红才 .
地质力学学报, 2004, (04) :357-365
[7]   软弱夹层对斜坡稳定性的影响分析 [J].
刘红星 ;
苏爱军 ;
王永平 ;
王周萼 .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 2004, (05) :766-770
[8]   紫坪铺水利枢纽工程溢洪道高边坡处理方案比较 [J].
陈昊 ;
赵志旋 .
四川水利, 2004, (04) :31-33
[9]   陕北砂黄土区公路地质灾害及防治对策 [J].
张永双 ;
曲永新 ;
何锋 .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2004, (02) :38-41
[10]   黄土高边坡失稳机理及稳定分析 [J].
张红秀 ;
冯德顺 .
水利水电快报, 1999, (23) :2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