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技术赋能人文研究:一项对数字人文的理性考察

被引:6
作者
韩玉胜
机构
[1] 南京大学哲学系
关键词
数字人文; 人文计算; 人文研究; 合理赋能;
D O I
10.13793/j.cnki.42-1020/c.2022.05.014
中图分类号
C1 [社会科学概况、现状、进展];
学科分类号
03 ; 0303 ;
摘要
数字人文是当前人文研究领域被赋予颇高期望但也不乏争议的热点话题。数字人文并非传统人文研究模式的简单延续,它尝试对传统人文研究在多重意义上实现突破甚至颠覆,致力于人文研究转换升级的新探索。但是,过分依赖数字技术并不能真正有助于推动人文学术实质性研究,甚至可能会带来一些负面效应和潜在风险。究其根源,人文学科有其独特的精神气质,它所带来的精神启迪、智慧思考更多展现为非量化的抽象义理,数字技术则实质上是一种虚拟化的工具理性,本质上仍然是一种对已有人文资源进行再整合、再归纳、再呈现的先进现代技术。“人文”为体,“数字”为用,数字技术只是辅助人文研究的一种先进工具,虽然本身并不能实质性推动人文研究,但深入探索它在人文应用与人文传播领域的创新发展对于人文学科具有重要意义。
引用
收藏
页码:142 / 149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助力与借力:数字人文与新文科建设 [J].
王丽华 ;
刘炜 .
南京社会科学, 2021, (07) :130-138
[3]  
《献帝春秋》钩沉.[M].张立.燕山大学出版社.2020,
[4]  
数字人文.[M].大卫·贝里.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9,
[5]  
数字人文.[M].安妮·伯迪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8,
[6]  
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论述摘编.[M].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
[7]  
经济与社会.[M].(德)马克斯·韦伯(MaxWeber)著;林荣远译;.商务印书馆.1997,
[8]  
大数据助推新型智库建设..吴田;.光明日报.2017,
[9]  
用数字技术赋能优秀传统文化.[N].曲木铁西;俞林;.人民日报.2021,
[10]  
数字人文不仅要拓展,更要坚守.[N].金姿妏;吴静;.社会科学报.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