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高原的形成与整治对策

被引:53
作者
朱显谟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西北水土保持研究所陕西杨陵
关键词
黄土——古土壤系列; 自重降落; 雨淋降落; 凝聚降落; 支架式接触; 无菌风化层;
D O I
10.13961/j.cnki.stbctb.1991.01.002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本文以雨土和雨尘等泥质“细粒团”的形成和细小矿粒楔入粗粒等现象,作为只有经过风力吹扬搬运才能形成的“专一”特征,来检查250万年以来黄土高原各期黄土后,发现黄土确系西来黄尘在黄土高原上空与东来湿气相遇不断降落、堆积增厚所成。这样堆积以颗粒支架式接触为主的黄土层,本来就具有良好的通透性能,后来因植被的繁生,尤其是禾本科草本植物根系的作用,而更加提高和巩固。这是在自然环境下,黄土高原堆积厚达100m以上完整的黄土——古土壤系列的唯一背景和根源。目前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剧烈进行,其主要原因就是人为活动对天然植被的无情破坏,从根本上破坏了土壤的入渗和抗冲性能。当前黄土高原整治的对策也只有按照“全部降水就地入渗拦蓄”为战略目标,采取“米粮下川上塬;林果下沟上岔;草灌上坡下坬“,并与社会经济需求紧密结合,来安排土地合理利用和具体生产措施。
引用
收藏
页码:1 / 8+17 +17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黄土成因问题的探讨 [J].
孙建中 .
地质科学, 1980, (02) :194-200
[2]  
中国黄土研究的新进展[M]. 陕西人民出版社 , 王永火编, 1985
[3]  
黄土与环境[M]. 科学出版社 , 刘东生等 著, 1985
[4]  
黄河中游黄土[M]. 科学出版社 , 刘东生等著, 1964
[5]   试论中国黄土高原土壤与环境 [J].
朱显谟,祝一志 .
水土保持研究, 1995, (04)
[6]   论原始土壤的成土过程 [J].
朱显谟 .
中国科学(B辑 化学 生物学 农学 医学 地学), 1983, (10) :919-927
[7]   我国黄土高原区域地质地貌特征及现代侵蚀作用 [J].
张宗祜 .
地质学报, 1981, (04) :308-320+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