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内人工模拟降雨试验研究

被引:37
作者
徐向舟 [1 ]
刘大庆 [1 ]
张红武 [2 ]
董占地 [3 ]
朱明东 [2 ]
机构
[1] 大连理工大学土木水利学院
[2] 清华大学水利水电工程系
[3]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泥沙研究所
关键词
降雨模拟; 降雨特性; 率定;
D O I
10.13332/j.1000-1522.2006.05.009
中图分类号
P481 [人工降雨];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摘要
该研究在天然降雨的观测基础上,根据室内侵蚀模拟试验的特点,设计了两种降雨模拟试验系统,并对该系统的降雨特性进行了率定和分析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对于SX2002管网式降雨模拟器和SX2004喷射式降雨模拟器,可以把雨强作为主要控制参数来实现降雨模拟的动能相似;这两种降雨系统都能较好地满足室内降雨模拟试验的要求,其中管网式降雨器雨强调控范围较大、均匀度较好,但比较适于尺度较小的试验,喷射式降雨器更适于尺度和地形高差较大的模型试验,但它的雨强调控范围和均匀度不如前者.
引用
收藏
页码:52 / 58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雨滴粒径的测量方法及其改进研究 [J].
徐向舟 ;
张红武 ;
朱明东 .
中国水土保持, 2004, (02) :26-29+47
[2]   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土壤侵蚀模拟实验大厅降雨装置 [J].
周佩华 ;
张学栋 ;
唐克丽 .
水土保持通报, 2000, (04) :27-30+45
[3]   黄土高原不同类型暴雨的降水侵蚀特征 [J].
焦菊英 ;
王万中 ;
郝小品 .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1999, (01) :35-43
[4]   人工模拟降雨系统总体设计 [J].
刘震 ;
郝振纯 .
水利水电技术, 1998, (08) :1-4
[5]   摆喷式人工降雨机的特性试验 [J].
吴长文,徐宁娟 .
南昌大学学报(工程技术版), 1995, (01) :58-66
[6]   人工模拟降雨特性的试验研究 [J].
陈文亮 ;
王占礼 .
水土保持通报, 1991, (02) :55-62
[7]   人工模拟降雨机具和方法的发展研究与展望 [J].
赵志进 ;
李桂英 .
中国水土保持, 1989, (05) :32-35+66+9
[8]   人工模拟降雨方法及其初步应用 [J].
杨丕庚 ;
赵志进 ;
陆洪斌 ;
赵方民 .
中国水土保持, 1984, (10) :22-26+65
[9]   黄土地区天然降雨雨滴特性研究 [J].
江忠善 ;
宋文经 ;
李秀英 .
中国水土保持, 1983, (03) :34-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