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投资的溢价回收模式及其分配机制

被引:18
作者
马祖琦
机构
[1] 上海财经大学公共经济与管理学院
关键词
公共投融资; 溢价回收; 税收增额融资; 开发权转移; 特别收益;
D O I
10.13239/j.bjsshkxy.cswt.2011.03.008
中图分类号
F062.6 [公共经济学];
学科分类号
0201 ;
摘要
在对"溢价回收"的概念与内涵进行辨析的基础上,从价值理念、回收策略以及空间界定等方面介绍了"溢价回收"制度的运行机理。随后对土地开发权转移、税收增额融资、特别收益评估等几种经典的溢价回收模式进行了分析。最后进行了借鉴与思考,认为要努力完善城市规划制度,在战略高度上引导空间资源的布局与配置;改革高度集中的税收管理体制,适度扩大地方政府的税收管理权限;优化补偿机制和利益平衡机制,维护房地产市场的公平性和公正性;引入空间分析,科学界定公共投资的受益范围,实现外部性内部化;综合运用各种溢价回收手段,适应并服从区域开发建设目标的需要。
引用
收藏
页码:2 / 9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开发利益公共还原理论与制度实践的发展——基于美英日三国城市规划管理制度的比较研究 [J].
王郁 .
城市规划学刊, 2008, (06) :40-45
[2]   国内外城市土地增值收益分配制度的比较与借鉴 [J].
张俊 ;
于海燕 .
价格月刊, 2008, (03) :66-68
[3]  
美国土地价值捕获制度及其借鉴[J]. 张俊.广东土地科学. 2008(01)
[4]  
美国土地价值捕获制度及其借鉴[J]. 张俊.广东土地科学. 2008 (01)
[5]   新加坡、中国香港城市土地价值获取机制分析与经验借鉴 [J].
张娟锋 ;
贾生华 .
现代城市研究, 2007, (11) :80-87
[6]   从国际经验看城市土地增值收益管理 [J].
田莉 .
国外城市规划, 2004, (06) :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