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林红松纤丝倾角变异与管胞长度和拉伸强度的关系

被引:26
作者
郭德荣
杨彩民
林彦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林业土壤研究所
关键词
管胞长度; 试件; 红松; 朝鲜松; 生长轮宽度; 拉伸强度; 抗张强度; 纤丝; 小纤维; 人工林;
D O I
10.13759/j.cnki.dlxb.1982.02.004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本文阐述了辽宁省草河口人工林红松木材纤丝倾角和管胞长度的变异规律及其与小试件拉伸强度的关系,并对应压材和正常材进行了比较。结果得出:晚材倾角与管胞长度与小试件拉伸强度成负相关,管胞长度与拉伸强度成正相关。同令期的纤丝倾角在应压材内平均较正常材者约大36.8%,长度约短21.7%,小试件拉伸强度约低18.7%。 在针叶树木材结构上,管胞是组成整个木材体积的绝对主要成分——约占90—95%。管胞长度、直径、壁厚等的变异,直接影响着木材的物理、力学性质。管胞次生壁是胞壁的主要部分,而次生壁中层(S2)又占整个胞壁的70—90%,故此层对木材性质有着很大影响。40年代迄今,世界各国学者研究木材细胞壁多集中在次生壁中层的探讨上,原因即在于此。 次生壁中层纤丝倾角是决定木材性质指标之一,它影响着许多木材力学性质——如顺纹压力、拉伸、弯曲及顺纹剪力等,又是木材干缩的主要原因。国外对此早在1941年有Phillips、Kollmann等(1943)就美国西加云杉Sitka spruce和松树进行过研究,继之Killer(1954)、Echolls(1955)就沼泽松Slash pine;Jurbergs。(1963)、Hatris(1965)、Cave(1966)及Meylen(1967)均进行过详尽的研究。Meylen等(1969)用x—线衍射法测量,并与直接测定比较,得出两种方法间有一良好的线
引用
收藏
页码:39 / 48+191 +191-193
页数:13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十种国产针叶树材管胞次生壁纤丝角的测定 [J].
孙成志 ;
尹思慈 .
林业科学, 1980, (04) :302-303+324
[2]   长白落叶松木材构造性质与干缩关系的初步研究 [J].
周崟 .
林业科学, 1963, (04) :290-309
[3]   东北林区人工林与天然林红松木材材性的比较研究 [J].
成俊卿 ;
李源哲 ;
孙成志 .
林业科学, 1963, (03) :195-213
[4]   数种速生树种的木材纤维形态及其化学成分的研究 [J].
朱惠方 ;
李新时 .
林业科学, 1962, (04) :255-267
[5]  
Beitrag zur Erforschung des submikroskopischen Feinbaus von Holz[J] . F. Kollmann,M. Antonoff.Holz als Roh- und Werkstoff . 1943 (2)
[6]  
Probine 1969: For .2 Meylen,B. A. and M. C. pro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