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论罗布泊“大耳朵”地区的干涸时间

被引:10
作者
钟骏平 [1 ]
马黎春 [2 ]
李保国 [2 ]
蒋平安 [1 ]
邱宏烈 [3 ]
武红旗 [1 ]
机构
[1] 新疆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2] 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3] 美国加州州立大学洛杉机分校
关键词
罗布泊; “大耳朵”地区; 干涸时间;
D O I
10.13826/j.cnki.cn65-1103/x.2008.01.017
中图分类号
TP79 [遥感技术的应用];
学科分类号
081102 ; 0816 ; 081602 ; 083002 ; 1404 ;
摘要
在收集前人考察成果及各类遥感影像基础上,通过实地调查,对罗布泊"大耳朵"地区干涸时间获得若干新认识。经过对1958年航片重新解译,认为根据1958年航测资料估绘,于1963年出版的罗布泊1:100 000地形图在"大耳朵"地区标注地物属性不正确,1958年干涸的环状盐壳地貌已经形成,未被洪水淹没。盐沙包137Cs分析结果表明,高约1 m盐沙包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含137Cs堆积层仅表层9 cm,证明1958年"大耳朵"未被洪水淹没。"大耳朵"地区干盐湖盐壳粉砂含量高达10%-30%,如此大量风尘堆积的存在,也说明其形成不可能在4~5年内完成。土壤下层湖积淤泥14C测定结果表明在剖面F01处全新世早、中期均为水淹没并植物茂盛,最上层位于深105 cm处淤泥距今3 000余年。罗布泊"大耳朵"地区除"耳心"在20世纪30年代还有水覆盖外,其余广大盐壳区主要是在全新世晚期,由西向东逐渐干涸,完成由淡水湖-半咸水湖-咸水湖-盐湖-干盐湖的转变。
引用
收藏
页码:10 / 16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新疆罗布泊环状盐壳的特征与成因 [J].
赵元杰 ;
夏训诚 ;
王富葆 ;
曹琼英 ;
高伟明 ;
游广永 .
干旱区地理, 2006, (06) :779-783
[2]   放射性核素137Cs在土壤侵蚀研究中的应用 [J].
魏彦昌 ;
欧阳志云 ;
苗鸿 ;
王效科 ;
高军 .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06, (03) :200-206
[3]   中国137Cs本底值区域分布研究 [J].
齐永青 ;
张信宝 ;
贺秀斌 ;
文安邦 ;
伏介雄 .
核技术, 2006, (01) :42-50
[4]   罗布泊地区环境研究的若干新进展 [J].
夏训诚 ;
赵元杰 .
中国科学基金, 2005, (04) :196-200
[5]   罗布泊干涸时间讨论 [J].
钟骏平 ;
邱宏烈 ;
董新光 ;
蒋平安 ;
武红旗 ;
杨鹏年 .
干旱区地理, 2005, (01) :6-9
[6]   罗布泊不是游移湖——从罗布泊的演化讨论罗布泊的游移问题 [J].
杨谦 .
湖泊科学, 2004, (01) :1-9
[7]   中国土壤侵蚀的137Cs法研究进展 [J].
冯明义 ;
文安邦 .
水土保持学报, 2002, (02) :61-64
[8]   论罗布泊的迁移问题 [J].
周廷儒 .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78, (03) :34-40+97
[9]   罗布淖尔与罗布荒原 [J].
陈宗器 .
地理学报, 1936, (01) :19-49+246
[10]  
陈雅丹著.走向有水的罗布泊[M].北京:昆仑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