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收集前人考察成果及各类遥感影像基础上,通过实地调查,对罗布泊"大耳朵"地区干涸时间获得若干新认识。经过对1958年航片重新解译,认为根据1958年航测资料估绘,于1963年出版的罗布泊1:100 000地形图在"大耳朵"地区标注地物属性不正确,1958年干涸的环状盐壳地貌已经形成,未被洪水淹没。盐沙包137Cs分析结果表明,高约1 m盐沙包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含137Cs堆积层仅表层9 cm,证明1958年"大耳朵"未被洪水淹没。"大耳朵"地区干盐湖盐壳粉砂含量高达10%-30%,如此大量风尘堆积的存在,也说明其形成不可能在4~5年内完成。土壤下层湖积淤泥14C测定结果表明在剖面F01处全新世早、中期均为水淹没并植物茂盛,最上层位于深105 cm处淤泥距今3 000余年。罗布泊"大耳朵"地区除"耳心"在20世纪30年代还有水覆盖外,其余广大盐壳区主要是在全新世晚期,由西向东逐渐干涸,完成由淡水湖-半咸水湖-咸水湖-盐湖-干盐湖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