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力所有制论质疑

被引:6
作者
李光远
机构
[1] 《红旗》杂志社经济研究评论部
关键词
生产资料所有制; 工人; 所有制; 工资劳动者; 公有制; 生产资料公有制; 剥削者; 资本家; 生产方式; 生产关系; 生产资料; 劳动对象; 劳动产品; 剩余劳动; 劳动力所有制; 劳动力个人所有;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正> 近年来一些报刊关于“劳动力所有制”的讨论,在我国是第二次了。第一次起因于1959年批判人民公社化运动中的“共产风”,“一平二调”;展开于1962年。当时,经济学界一些同志从理论上提出了这样的观点:除了通常所说的生产资料所有制以外,还应该有一个“劳动力所有制”范畴,只有把二者共同作为生产关系的基础,才能完整地理解任何一种生产关系,把不同类型的生产关系加以区别。现在。问题再提出的历史背景,主要是经济的调整和改革要求人们对社会主义公有制、按劳分配以及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关系等问题作进一步的探究。主张“劳动力所有制”的同志认为,这个提法不仅是理论上一个新的突破。而且有助于回答社会
引用
收藏
页码:8 / 17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评“生产条件所有制论”及其它 [J].
詹彪 .
学习与探索, 1981, (02) :61-64
[2]   劳动力个人所有权是按劳分配的基础 [J].
巫继学 ;
刘佑成 ;
郑世明 ;
朱玲 .
江淮论坛, 1980, (05) :17-22+10
[4]   关于社会主义商品关系产生原因的探索 [J].
孙恒志 .
学术月刊, 1979, (11) :36-41
[5]  
政治经济学概论[M]. 商务印书馆 , (法) 萨伊, 19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