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江—瑞昌地区铜矿床成矿地质特征

被引:8
作者
邱小平
裴荣富
季克俭
吴学汉
机构
[1]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床地质研究所,中国地质科学院矿床地质研究所,中国地质科学院矿床地质研究所,中国地质科学院矿床地质研究所,
关键词
地球化学场; 古铅和古锶同位素; 环形构造; 含矿热液对流循环系统; 元素相容性;
D O I
10.16111/j.0258-7106.1988.03.003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本文以江西武山铜矿床为实例,探讨了热液矿床成矿作用某些方面的问题。同熔岩浆同化大量古老基底岩石物质后,侵位至浅层时驱动地下水循环,造成志留系围岩即矿源层的广泛钾硅化蚀变和退色,出现成矿元素近矿地球化学降低场。其中析出的铜质随热液循环系统流经斑岩体中心而被加热蒸发浓集,形成含矿热液,并在有利成矿部位形成不同类型的矿床。文中强调了钾化蚀变在铜质迁移富集和成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当含矿热液钾离子浓度超过一定值时,铜质又可直接在斑岩体中沉淀形成斑岩铜矿。古铅和古锶同位素、氢、氧和碳同位素组成特征有力支持了这一推论。
引用
收藏
页码:15 / 28
页数:14
相关论文
empty
未找到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