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蛾趋光特性的研究:复眼转化过程中的行为变异

被引:28
作者
侯无危
贺小威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关键词
复眼; 棉铃虫; 转化程度; 棉铃实夜蛾; 棉花害虫; 转化过程; 光源; 辐射源; 夜蛾;
D O I
10.16380/j.kcxb.1979.01.004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正> 影响蛾类趋光性和灯光诱蛾效果的因素很多。过去,国内外许多观察和实验都侧重在研究光源的辐射光谱和辐射强度以及气候条件的影响。至于蛾类的主要感光器官的适应状态怎样影响趋光性,却极少引起注意。 陈元光等(1963)曾经用电生理学的方法,测出粘虫蛾复眼的暗适应过程大约为30—45分钟。Agee(1972)用电生理方法研究复眼,发现美国棉铃虫复眼在暗适应中,达到最高灵敏度的时间为30分至285分,雌、雄的平均时间分别为88分和115分;美国烟青虫雌、雄蛾的平均时间分别为119分和121分。最近,李典谟等(1977)以复眼反射光的增强作为暗适应的指标,测出烟青虫蛾在暗室内暗适应时,复眼的转化速率很不一致。快的个体约经过1小时就达到最大反射值;慢的个体则需经过3小时,而绝大多数个体(79%)则在1—2(1/2)小时内。因此,他们推测在入夜后的一段时间里,田间昆虫的眼由昼眼转化为夜眼的情况是各不相同的,并且认为这种差异会影响成虫对于灯光发生不同的行为反应。棉铃虫(Heliothis armigera)蛾是灯光防治的主要对象之一,为了进一步探索这个问题,我们认为有必要检查一下在日夜交替的自然暗适应条件下其复眼状态究竟是否一致,复眼状态怎样影响着趋光性,以便深入地了解夜蛾类趋光性的控制因素。
引用
收藏
页码:34 / 40+121 +121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夜蛾趋光特性的研究:烟青虫成虫对双色光与光强度的反应 [J].
丁岩钦 .
昆虫学报, 1978, (01) :1-6
[2]   夜蛾趋光特性的研究——复眼反射光的变化和上灯概率分析 [J].
李典谟 ;
马幼飞 .
昆虫学报, 1977, (02) :128-134
[3]   夜蛾趋光特性的研究:棉铃虫和烟青虫成虫对单色光的反应 [J].
丁岩钦 ;
高慰曾 ;
李典谟 .
昆虫学报, 1974, (03) :307-317
[4]   粘虫Leucania separata Walker成虫复眼暗适应的电生理研究 [J].
陈元光 ;
钦俊德 .
昆虫学报, 1963, (01)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