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3 条
乙型肝炎病毒的基因型及临床意义
被引:9
作者:
魏来
机构:
[1]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北京
来源:
关键词:
基因型;
分型方法;
血清型;
感染者;
遗传型;
血清变种;
戴恩颗粒;
乙型肝炎病毒;
HBV;
临床意义;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373 [人体病毒学(致病病毒)];
学科分类号:
100103 ;
100705 ;
摘要:
<正> 自1988年首次提出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基因型以来。关于HBV基因型的研究不断深入,发现不同基因型感染后,临床的病情进展和治疗反应有所差异。虽然各研究结果间有的观点相同,有的观点不同.但这些初步研究结果都为进一步明确HBV基因型的确切临床意义奠定了必要的基础。已知1b型和4型丙型肝炎病毒感染人体后对干扰素治疗的敏感性低于其他基因型;6型和11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常常引起尖锐湿疣。而16、18型则与宫颈癌前病变有关。提示病毒基因型与临床之间确切的关系依病毒不同而有区别。要明确HBV基因型与临床的确切关系,还有待传染病学工作者不断努力,去伪存真,用科学的方法
引用
收藏
页码:84 / 86
页数:3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