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轻重重”刑事政策与我国刑事检察工作

被引:19
作者
孙力
刘中发
机构
[1] 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检察院,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检察院研究室检察长法学博士,副主任法学博士
关键词
刑事政策; 检察环节; 刑事检察工作; 刑事程序; 犯罪圈; 被告人认罪案件; 有组织犯罪; 轻轻重重; 轻微犯罪; 刑事司法程序; 社区矫正; 恢复性司法计划;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24 [刑法]; D925.2 [刑事诉讼法];
学科分类号
030104 ; 030106 ;
摘要
<正> 自20世纪中期开始,受目的刑理论的影响,在西方国家,掀起了一场以非犯罪化和非刑罚化为主题的刑法改革运动。这场运动以“新社会防卫论”为基础,提出“合理地组织对犯罪的反应”口号,并曾在世界范围内达成共识。但是,这种轻缓刑的刑事政策思潮在20世纪70年代遭到全球范围内日益高涨的犯罪浪潮的强有力挑战。特别是近20年来,累犯率上升,刑事犯罪恐怖化、经济犯罪严重化,以及犯罪的有组织化和国际化,严重影响到西方社会的安宁。在没有别的有效措施的情况下,西方国家只好对原有刑事政策作出调整,即将轻缓刑的刑事政策调整为“轻轻重重”的复合型的刑事政策。“轻轻”就是对轻微犯罪,包括偶犯、初犯、过失犯等主观恶性不大的犯罪,处罚较以往更轻,基本策略是刑事立法上的“非犯罪化”、刑事司法
引用
收藏
页码:75 / 78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2 条
[1]   两极化——我国刑事政策的选择 [J].
刘东根 .
中国刑事法杂志, 2002, (06) :5-17
[2]  
刑事政策论[M]. 北京大学出版社 , 杨春洗主编, 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