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2013年间中国登革热疫情时空变化分析

被引:33
作者
宁文艳 [1 ,2 ]
鲁亮 [3 ,2 ]
任红艳 [4 ]
刘起勇 [1 ,2 ]
机构
[1]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媒介生物控制室,传染病预防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
[2] 感染性疾病诊治协同创新中心
[3]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媒介生物控制室传,染病预防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
[4]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关键词
中国; 登革热; 时空变化; 空间分析;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512.8 [病毒性出血热]; P208 [测绘数据库与信息系统];
学科分类号
070503 ; 081603 ; 0818 ; 081802 ;
摘要
通过对登革热疫情分布及时空变化的分析,发现该病的分布和流行规律,将有助于登革热防控工作的开展。本文以2004-2013年间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的全国地市级登革热逐月发病率资料为基础,就发病率、涉及地市以及与输入性病例之间的关系,进行空间统计学分析。结果表明:中国登革热发病率的对数值与国外输入性病例数呈显著相关(r=0.669,p<0.05);登革热输入性病例地市(有输入性病例的地市)数量与登革热本地病例地市(有登革热本地病例的地市)数量呈显著线性相关(r=0.939,p<0.05);疫情整体呈稳步递增的趋势,且发病率重心不稳定,从东南沿海(广东、福建)逐步向内陆和西南地区(云南边界)迁移,显示登革热可能流行范围正在扩大;中国登革热疫情呈现波动性非随机空间分布,其高聚集区主要分布在广东的珠江三角洲、韩江三角洲,以及西南边境的云南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和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中国登革热疫情是由输入性病例引起的本地流行,因此,加强入境人员(特别是来自东南亚疫区)的健康教育,尤其在输入性病例输入高风险时间段(7-10月),对控制登革热疫情有重要意义。
引用
收藏
页码:614 / 621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34 条
  • [1] 2012年河南省首例输入性登革热病例的快速诊断与基因分型[J]. 杜燕华,胡小宁,康锴,唐晓燕,黄学勇.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2014 (01)
  • [2] 广东省2006-2011年登革热时空分布特征
    樊景春
    林华亮
    吴海霞
    王君
    杨舒然
    刘起勇
    [J].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2013, 24 (05) : 389 - 391
  • [3] 我国2005~2012年登革热流行特征分析
    张顺先
    王英
    闫磊
    王世文
    王晓芳
    [J]. 中国医药指南, 2013, (16) : 401 - 402
  • [4] 基于GIS的西部三大经济区经济空间重心轨迹研究
    张旺锋
    方晨
    耿莎莎
    张瑞霞
    [J]. 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 48 (04) : 94 - 101
  • [5] 广东省2005-2010年登革热流行特征分析
    郭汝宁
    何剑峰
    梁文佳
    钟豪杰
    杨芬
    [J]. 实用医学杂志, 2011, 27 (19) : 3477 - 3480
  • [6] 2004-2008年云南省登革热流行现状
    李华宪
    周红宁
    杨沅川
    姜华
    [J].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2010, 21 (06) : 576 - 577+580
  • [7] 中国登革热流行概况与流行特征
    杜建伟
    潘先海
    [J].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10, (12)
  • [8] 基于天气因素的我国登革热流行风险地图
    鲁亮
    林华亮
    刘起勇
    [J].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10, 6 (04) : 254 - 258
  • [9] 2006年中国登革热疫情监测分析
    王芹
    殷文武
    窦丰满
    许真
    刘波
    孙辉
    张董
    王晓芳
    郭玉红
    孟凤霞
    [J]. 疾病监测, 2009, 24 (01) : 22 - 24
  • [10] 中国登革热的流行现状
    毛祥华
    张再兴
    [J].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2007, (05) : 385 - 3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