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城市化中耕地非农化的社会学解析——以江苏省为例

被引:5
作者
谭少华
机构
[1] 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
关键词
土地资源; 耕地; 土地利用变化; 社会功能; 土地管理模式; 江苏省;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301 [土地经济学];
学科分类号
082802 ; 1204 ; 120405 ;
摘要
为探讨土地资源社会价值内涵及其定量分析方法,揭示区域土地利用变化的社会驱动机理,采用文献分析和归纳演绎等方法开展研究,结果表明:土地资源社会功能包括土地资源的权属关系、土地利用管理模式、土地资源的社会稳定与社会保障等方面;采用耕地安全指数、粮食安全指数及劳动力流转指数可进行土地资源社会价值的定量化研究;目前,我国在土地利用管理中存在着国家—省(市)—农户三级管理体制,由于它们价值标准不同,从而产生不同的行动准则,这是当前耕地流失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农户土地利用活动很难自发杜绝耕地流失,必须借助于政府的土地利用规划、管理与宏观监控手段。最后,尝试构建了耕地非农化的多层推拉概念模型。
引用
收藏
页码:77 / 81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陕北榆林市耕地变化的驱动机制及其情景分析 [J].
杨述河 ;
闫海利 ;
胡业翠 .
地域研究与开发 , 2005, (06) :72-75
[2]   区域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力的成因分析 [J].
谭少华 ;
倪绍祥 .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2005, (03) :47-50
[3]   耕地资源价值探讨 [J].
俞奉庆 ;
蔡运龙 .
中国土地科学, 2003, (03) :3-9
[4]   中国经济高速发展中的耕地问题 [J].
蔡运龙 .
资源科学, 2000, (03) :24-28
[5]   建立小城镇土地可持续利用新机制 [J].
叶剑平 .
中国土地, 2000, (04) :19-21
[6]   土地资源部门间分配与耕地保护 [J].
王万茂 .
中国土地科学, 1997, (02) :1-4
[7]  
中国土地利用规划[M]. 经济管理出版社 , 严金明著, 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