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锈钢点腐蚀发生的早期过程Ⅱ.电化学扫描隧道显微研究

被引:15
作者
林昌健
谢兆雄
田昭武
机构
[1] 厦门大学物理化学研究所化学系固体表面物理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基金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
关键词
不锈钢,钝性破坏,点腐蚀,扫描隧道显微镜;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TG174.41 [电化学保护];
学科分类号
080503 ;
摘要
应用电化学扫描隧道显微技术,考察外加电位、介质条件及时间等因素对不锈钢发生微点腐蚀早期阶段表面形貌的影响,从纳米级空间分辨度进一步探索不锈钢表面钝化膜破坏及微点腐蚀发生早期过程机理.结果表明,不锈钢在点蚀早期阶段,首先发生不稳定微点腐蚀,其表面形貌随着不稳定微点腐蚀的发生、消长而变化.不稳定微点腐蚀的几何尺寸约为10nm,极化电位愈正,不锈钢钝化膜局部溶解破坏和微点腐蚀发生的倾向性愈大,不稳定的微点腐蚀在一定的条件下可发展为稳定点腐蚀.即使在开路电位下,Cl-也可能在不锈钢表面呈不均匀分布,进而导致钝化膜的局部破坏
引用
收藏
页码:3 / 8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3 条
[1]   电化学改性不锈钢钝化膜的耐蚀机理研究 Ⅰ.钝化膜的化学组分、结构及表面缺陷特征 [J].
林昌健 ;
茅禹 ;
田昭武 .
中国腐蚀与防护学报, 1992, (03) :205-212
[2]   金属表面微区CI-浓度分布的现场测量 [J].
林昌健 .
腐蚀科学与防护技术, 1992, (01) :35-41
[3]   不锈钢点腐蚀发生的早期过程 Ⅰ.扫描微参比电极法研究 [J].
林昌健 ;
田昭武 .
物理化学学报 , 1987, (05) :479-4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