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制拥堵还是大国协调——区域外大国与湄公河地区开发合作

被引:53
作者
毕世鸿
机构
[1] 云南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东南亚研究所
[2] 大湄公河次区域研究中心
关键词
区域外大国; 湄公河地区; 开发合作; 机制拥堵; 大国协调;
D O I
10.14093/j.cnki.cn10-1132/d.2013.02.003
中图分类号
D815.5 [国际安全问题,国际反恐怖、缉毒活动];
学科分类号
1402 ;
摘要
湄公河地区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和资源禀赋,使得该地区长期以来一直是大国利益角逐的战场。近年来,美国、日本、印度、澳大利亚、俄罗斯、欧盟等区域外大国和地区组织对湄公河地区开发合作的积极参与,使得大国利益在该地区交汇重叠,相互竞争、博弈的局面在该地区激烈上演,呈现出合作"机制拥堵"的局面。这已经远远超出了湄公河地区的现实需求,不仅保障力度不够,且各机制之间彼此牵制,反而妨碍了该地区开展更加深入的开发合作,这对于一个欠发达地区来说并非幸事。如何协调各大国在湄公河地区的战略利益与重大关切,真正考虑湄公河国家的利益诉求,并提供地区公共产品,维护该地区的持久和平,促进本地区繁荣,成为中国深化湄公河地区开发合作过程中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中国可加强与区域外大国的战略对话和协调,以政治互信促安全合作,以安全合作促地区稳定,从而减轻区域外大国的掣肘。同时,中国也要站在更高和长远的立场,进一步明确和细化在湄公河地区的战略目标,避免对抗,坚持良性竞争。
引用
收藏
页码:58 / 73+156 +156-157
页数:18
相关论文
共 29 条
[1]   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复杂的合作机制与中国的角色 [J].
沈铭辉 .
亚太经济, 2012, (03) :13-18
[2]   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机制:问题与对策 [J].
任娜 ;
郭延军 .
战略决策研究, 2012, 3 (02) :61-66
[3]   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域外大国介入及中国的战略应对 [J].
王庆忠 .
太平洋学报, 2011, 19 (11) :40-49
[4]   印度“东向”战略的意图 [J].
马燕冰 .
和平与发展, 2011, (05) :42-48+72
[6]   国际公共产品与中国—大湄公河次区域国家关系 [J].
卢光盛 .
创新, 2011, 5 (03) :5-9+126
[7]   应对“意大利面条碗”效应——兼论东盟在东亚合作中的作用 [J].
沈铭辉 .
亚太经济, 2011, (02) :14-19+31
[9]   中国需要地区一体化的总体战略 [J].
张锡镇 .
世界知识, 2010, (06) :34-35
[10]   试析冷战后日本的大湄公河次区域政策及其影响 [J].
毕世鸿 .
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 2009, 26 (06) :11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