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能源绩效的动态演化、地区差距与成因识别——基于一种新型全要素能源生产率变动指标

被引:46
作者
李兰冰
机构
[1] 南开大学城市与区域经济研究所
关键词
能源生产率变动指标; 生态全要素能源效率; 空间差异; 动态演化;
D O I
10.19744/j.cnki.11-1235/f.2015.11.008
中图分类号
F426.2 [];
学科分类号
020205 ; 0202 ;
摘要
基于"全要素"与"产出多样性"双重约束,提出一种新型的生态全要素能源生产率变动指标,从静态和动态的双重视角出发,系统地研究了我国区域能源绩效。研究发现:我国能源尚未实现由低效率向高效率的转型,呈现"上升—下降—下降—回升"的演进态势;能源效率的总体差距趋于加大,地区间和地区内均不存在收敛现象,区域间差距和西部地区内部差距是主要贡献因素;忽略非合意产出将导致全要素能源生产率指标被高估,尤其是能源使用技术进步率的高估现象更为明显;我国全要素能源生产率实现累积性增长,技术进步是主要驱动力,能源效率并未出现"追赶效应";随着区域发展战略由"不平衡导向"向"协调导向"转变,全要素能源生产率并未出现"协调发展"与"加速增长",四大地区普遍呈现增速放缓态势,东部归因于技术进步速率降低,中部、西部和东北则归因于技术进步速率下降和能源效率下滑双重影响;全要素能源生产率增速峰值区由珠三角和长三角向京津冀转移;资源型省份陷入"资源诅咒",生态全要素能源生产率发展态势不容乐观。
引用
收藏
页码:40 / 52
页数:13
相关论文
共 31 条
[1]   基于环境绩效的长三角都市圈全要素能源效率研究 [J].
张伟 ;
吴文元 .
经济研究, 2011, 46 (10) :95-109
[2]   基于DEA和方向性距离函数的中国省际能源效率测度 [J].
汪克亮 ;
杨宝臣 ;
杨力 .
管理学报, 2011, 8 (03) :456-463
[3]   能源效率与节能潜力的国际比较——以中国与OECD国家为例 [J].
金培振 ;
张亚斌 ;
李激扬 .
世界经济研究, 2011, (01) :21-27+87
[4]   我国能源效率关键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J].
吴琦 ;
武春友 .
科研管理, 2010, 31 (05) :164-171
[5]   基于超效率DEA的能源效率评价模型研究 [J].
武春友 ;
吴琦 .
管理学报, 2009, 6 (11) :1460-1465
[6]   能源效率研究发展及趋势:一个综述 [J].
魏楚 ;
沈满洪 .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9, 39 (03) :55-63
[7]   能源消耗、二氧化碳排放与中国工业的可持续发展 [J].
陈诗一 .
经济研究, 2009, 44 (04) :41-55
[8]   基于环境污染的中国全要素能源效率研究 [J].
袁晓玲 ;
张宝山 ;
杨万平 .
中国工业经济, 2009, (02) :76-86
[9]   市场分割下的中国全要素能源效率:基于超效率DEA方法的经验分析 [J].
师博 ;
沈坤荣 .
世界经济, 2008, (09) :49-59
[10]   环境管制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APEC的实证研究 [J].
王兵 ;
吴延瑞 ;
颜鹏飞 .
经济研究, 2008, (05) :1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