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临界流体染色技术的过去、现在和将来(二)

被引:10
作者
Elke Bach
Ernst Cleve
Eckhard Schollmeyer
唐昱
机构
[1] 德国西北纺织研究中心
[2] 德国西北纺织研究中心 德国西北纺织研究中心纺织整理工程研究部主任
[3] 博士
[4] 本刊编辑部
关键词
染色; 超临界二氧化碳; 纤维; 染料; 工艺过程; 设备; 历史; 发展;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TS193.8 [各种纤维及其制品的染色];
学科分类号
082103 ;
摘要
介绍了超临界CO2 染色技术在世界范围的发展过程及其优于水染色的特点。阐述了超临界CO2 对纤维性能的影响 ,诸如润滑效果、CO2 吸附、结晶、收缩和热机械性能 ,超临界CO2 对纤维的玻璃化温度和有效温度以及对纤维损伤的影响。另一重要问题是在超临界CO2 中纤维与染料之间的平衡分布和影响染料溶解性的参数。文中给出了涤纶纤维的染色步骤、设备和最佳工艺参数 ,然而天然纤维的染色仍是一个问题。通过浸渍溶胀剂和交联剂 ,或在染色前对纤维改性、添加极性共溶剂 ,可以提高分散染料的染色性 ,所有这些方法增加了工艺步骤和设备清洗 ,若使用有机溶剂则将大大提高机器成本 ,采用活性分散染料可以避免这种情况。含乙烯砜基团的染料主要适宜于羊毛和聚酰胺纤维的超临界CO2染色 ,而对于纤维素纤维迄今尚未开发可行的解决方法。预计在不久的将来建造工业化规模的染色设备 ,努力实现超临界CO2 染色技术的经济效益。
引用
收藏
页码:37 / 45+52 +52
页数:10
相关论文
empty
未找到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