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语法:格局+碎片化

被引:26
作者
赵金铭
机构
[1] 北京语言大学对外汉语研究中心
关键词
对外汉语教学; 语法; 格局; 碎片化;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H195.3 [教学法、教学工作];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本文探讨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语法呈现,以及在通用汉语教材中如何编排语法问题。依据学习者在学习汉语语法过程中,"理性知识和感性知识之间总是有一段时间距离的"(吕叔湘1971)的原理,提出对初学汉语者应该先介绍一个汉语语法的基本框架,称作语法格局。即:用最简单的方法,基于汉语语法本身的特点和汉语与印欧系语言语法的对比而建立的、给学习汉语的外国人揭示出的简明汉语语法基本组织与结构。遵循对"语法体系在很大程度上是指的语法事实和语法规律的表述系统"(朱德熙1985)的理解,支撑语法格局的是大量的语法事实。碎片化语法,就是自然语言中可能出现的无尽的语法事实。语法碎片化,即将系统完整的语法体系拆分为多个碎片化的语法知识点,亦即将系统知识分割为较小的单位,以便于学习领会。碎片化并不是对系统知识的打散,而是在系统之下的科学分解,是对局部语法问题进行更为深入细致的解析。碎片化语法教学,更符合学习者的认知规律,更适合现代人的生活节奏和学习习惯。碎片化语法是对语法格局的不断补充和丰富,碎片连缀,逐渐融入格局之中。语法格局是"静",碎片化语法是"动"。静者定其位,动者充其实。一静一动,融为一体,构成汉语作为第二语言通用教材的基本框架。语法格局,可在已有的基础上更加完善,语法事实则需建立语法资源语料库,二者相辅相成,为教材编写提供依据。
引用
收藏
页码:1 / 10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简化对外汉语音系教学的可能与依据 [J].
赵金铭 .
语言教学与研究, 1985, (03) :62-75
[2]  
第二语言教学研究中的前沿问题.[M].程晓堂.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3]  
哈佛遗墨.[M].杨联陞; 著.商务印书馆.2012,
[4]  
国际汉语.[M].周小兵.中山大学出版社.2012,
[5]  
赵元任传.[M].(美) 列文森; 编.河北教育出版社.2010,
[6]  
外国人汉语发音训练.[M].仇鑫奕; 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7]  
语音格局.[M].石锋; 著.商务印书馆.2007,
[8]  
现代汉语八百词.[M].吕叔湘主编;.商务印书馆.1999,
[9]  
中国语文研究四十年纪念文集.[M].刘坚;侯精一主编;.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3,
[10]  
语文论衡.[M].李荣.商务印书馆.1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