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带太平洋潜热通量变化及其与我国夏季降水的关系

被引:5
作者
刘娜
王彰贵
凌铁军
韩雪
蔡怡
机构
[1] 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国家海洋局海洋灾害预报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潜热通量; 热带太平洋; 中国夏季降水;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26.6 [降水];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摘要
采用1948—2010年NCEP/NCAR再分析潜热通量资料,利用经验正交分解(EOF)方法,分析了夏季热带太平洋潜热通量变化的时空特征,并探讨了中国东部夏季降水异常与潜热通量变化时空格局的关系。结果显示,热带东太平洋潜热通量变化存在明显的线性减小趋势;潜热通量还具有在年际时间尺度上的变化特征。热带太平洋潜热通量第一模态时间系数与中国夏季降水相关系数表现为"南正北负"型分布,表明热带太平洋地区的潜热通量减少可能是造成我国夏季降水在20世纪70年代以后长江中下游及华南地区夏季降水明显偏多,东北、华北地区夏季降水明显偏少的影响因素之一。进一步分析表明,热带东太平洋潜热通量异常偏少时,造成东亚地区500hPa位势高度场异常偏高,形成向南的水汽输送异常,并可能通过东亚副热带西风急流年际变化影响中国夏季降水分布。
引用
收藏
页码:50 / 57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热带太平洋-印度洋上层海温、热含量和混合层深度的年变化特征 [J].
关皓 ;
周林 ;
施伟来 ;
张滨 .
海洋预报, 2006, (S1) :47-59
[2]   东亚副热带西风急流位置异常对长江中下游夏季降水的影响 [J].
况雪源 ;
张耀存 .
高原气象 , 2006, (03) :382-389
[3]   华北降水年代际变化特征及相关的海气异常型 [J].
杨修群 ;
谢倩 ;
朱益民 ;
孙旭光 ;
郭燕娟 .
地球物理学报, 2005, (04) :789-797
[4]   关于我国夏季气候年代际变化特征及其可能成因的研究 [J].
周连童 ;
黄荣辉 .
气候与环境研究, 2003, (03) :274-290
[5]  
Comparison of the global air-sea freshwater exchange evaluated from independent datasets[J]. ZHOU Tianjun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Numerical Modeling for Atmospheric Sciences and Geophysical Fluid Dynamics (LASG), Institute of Atmospheric Physics,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100029, China).Progress in Natural Science. 2003(08)
[6]   亚洲季风环流在20世纪70年代末之后的减弱(英文) [J].
王会军 .
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 2001, (03) :376-386
[8]   我国夏季降水的年代际变化及华北干旱化趋势 [J].
黄荣辉 ;
徐予红 ;
周连童 ;
不详 .
高原气象 , 1999, (04) :465-476
[9]   夏季东亚季风区水汽输送特征及其与南亚季风区水汽输送的差别 [J].
黄荣辉 ;
张振洲 ;
黄刚 ;
任保华 .
大气科学, 1998, (04) :76-85
[10]  
水文循环的大气过程[M]. 科学出版社 , 刘国纬著, 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