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6年《中美商约》:战后美国对华政策中经济因素个案研究

被引:6
作者
陶文钊
机构
[1] 中国社科院近代史所
关键词
美国; 外交文件; 美利坚合众国; 北美洲; 《中美商约》; 立法院; 国民政府; 谈判; 国防最高会议; 新《公司法》; 领事裁判权; 翁文灏; 对华政策; 对外政策;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正> 1946年11月国民政府与美国政府签订了《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这是战后中美关系中的大事。条约内容广泛,远远超出通商航海的范围。在1943年取消美国在华领事裁判权及其他旧有特权之后,正是这个条约,为中美关系提供了新的法律基础。关于条约在1946年的谈判过程,近年一些专著和论文已作了较系统的阐述。但实际上,从1943年1月中美新约签订之后,中美双方就都立即开始为战后签订商约进行准备。美国实业界和国务院密切配合,力图为战后美国在华的经济扩张创造尽可能优惠的条件。揭示这个过程,有助于我们更全面、更深刻地认识美国战后对华政策。
引用
收藏
页码:236 / 258
页数:23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试论一九四六年《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 [J].
任东来 .
中共党史研究, 1989, (04) :16-22
[2]  
中国外交史[M]. 河南人民出版社 , 吴东之主编, 1990
[3]  
马寅初抨官僚资本[M]. 重庆出版社 , 马寅初 著, 1983
[4]  
中外旧约章汇编[M]. 三联书店 , 王铁崖编, 19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