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通识课程“不通”问题反思及其改进理念

被引:20
作者
于忠海
机构
[1] 江苏大学教师教育学院
关键词
大学; 通识课程; 通识教育; 培养目标; 反思;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G642.3 [课程];
学科分类号
040102 ;
摘要
通识课程是我国大学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但近年来的实践并未改变通识课程"不通"的现状,其症结在于以专业教育为本,通识课程只起点缀、装饰作用。事实上,大学培养的首先是本科生,是以人和公民的发展为目标的教育,然后才是专业人才。以人和公民的发展为目标的本科生教育是由通识课程支撑的通识教育来完成的;进而再以"通识"的素养去判断、选择、追求自己的专业教育。
引用
收藏
页码:16 / 20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通识教育:概念的误读与实践的困境——兼从全人教育角度理解通识教育内涵 [J].
张东海 .
复旦教育论坛, 2008, (04) :20-23
[2]   从北大元培计划看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关系 [J].
陈向明 .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2006, (03) :71-85+190
[3]   大学通识教育的基本理念和课程规划 [J].
黄坤锦 .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2006, (03) :26-37+189
[4]   大学通识教育的两个中心环节 [J].
甘阳 .
读书, 2006, (04) :3-12
[5]  
回归大学之道.[M].(美) 博克; 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6]  
美国高等教育.[M].(美)罗伯特·M·赫钦斯(RobertM.Hutchins)著;汪利兵译;.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