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连山区空中水汽资源的分布特征及其开发潜力

被引:16
作者
郭良才 [1 ]
白虎志 [1 ]
岳虎 [1 ]
罗晓玲 [2 ]
曹玲 [3 ]
机构
[1] 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实验室
[2] 甘肃省武威市气象局
[3] 甘肃省酒泉市气象局
基金
国家科技攻关计划;
关键词
水汽输送; 水汽通量; 空中含水量; 人工增雨(雪);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26 [水汽、凝结和降水];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摘要
根据祁连山及其周边地区11个探空站的1981年2002年1月12月每日2个时次(北京时间08时和20时)的资料,运用动力气象学原理计算和分析了祁连山区四季的平均水汽输送、辐散辐合以及区域内的空中含水量等。结果表明,祁连山区大气中的水汽年输入总量为9 392.5×108t,水汽年输出总量为8 031.5×108t,表明在输入该区的水汽总量中只有14.5%成云致雨或留在该区域上空,其余85.5%的水汽成为过路水,即潜在开发的水资源量较大;区域内年空中含水量为331.2×108t,夏季最多,冬季最少,对比特征约5∶1;四季中水汽的辐合中心基本维持在甘肃省的河西走廊和青海省的东北部一带,夏季最大(-7.4g/g/s),秋季和冬季次之,春季最小(-1.4g/kg/s),说明这一区域内非常有利于水汽的堆积,存在很大的人工增雨(雪)潜力。
引用
收藏
页码:68 / 73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辽宁夏季积云降水发生频率及人工影响潜力分析 [J].
周德平 ;
耿素江 ;
杨旭 .
气象科技, 2003, (04) :243-247
[2]   江西省7至9月水汽资源特征 [J].
李玉林 ;
杨梅 ;
曾光平 .
气象科技 , 2003, (03) :167-173
[3]   西北地区空中水汽时空分布及变化趋势分析 [J].
俞亚勋 ;
王劲松 ;
李青燕 .
冰川冻土, 2003, (02) :149-156
[4]   中国西北地区云时空分布特征的初步分析 [J].
宜树华 ;
刘洪利 ;
李维亮 ;
刘煜 .
气象, 2003, (01) :7-11
[5]   层状云微物理结构演变特征的个例研究 [J].
樊曙先 .
宁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0, (02) :179-182
[6]   福建省人工增雨天气气候背景分析 [J].
曾光平 ;
冯宏芳 ;
朱鼎华 .
气象, 1998, (03) :28-32
[7]   中国大陆上空水汽资源 [J].
崔玉琴 .
水文, 1997, (01) :1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