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宝山铜矿同位素地质特征

被引:8
作者
马德有
机构
[1] 黑龙江省矿产地质第四调查研究所
关键词
硫同位素组成; 蚀变带; 方解石脉; 多宝山铜矿; 同位素地质; 花岗闪长斑岩; 矿体产状; 同位素地球化学; 同位素地质学; 矿床地质; 多宝山地区;
D O I
10.16111/j.0258-7106.1984.01.006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正> 一、地质概况多宝山斑岩铜矿位于松辽盆地与大兴安岭隆起带过渡部位靠隆起一侧,多宝山倒转转倾伏背斜的轴部。矿田出露的地层主要有中奥陶统铜山组和多宝山组、上奥陶统裸河组和爱辉组(图1)。与铜矿关系最密切的多宝山组主要为一套滨海—浅海相中性火山岩和火山沉积碎屑岩组合。矿田位于多种构造的复合部位,直接控岩控矿的构造是北西向压扭性帚状构造带。与成矿关系最密切的岩浆岩是华力西中期花岗闪长
引用
收藏
页码:47 / 57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含矿流体(溶液)的稳定同位素组成及其研究意义 [J].
张理刚 .
地质地球化学, 1978, (11) :1-12
[2]   稳定同位素地温计 [J].
张理刚 .
地质地球化学, 1977, (05) :7-23
[3]  
同位素地质学[M]. 地质出版社 , 李桂如 译, 1981
[4]  
硫同位素地球化学[M]. 科学出版社[苏]格里年科(В·А·Гриненко), 1980
[5]  
氢氧同位素地球化学[M]. 地质出版社 , 丁悌平 编, 1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