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西部碎屑岩领域油气富集主控因素与勘探方向

被引:15
作者
郑和荣
尹伟
胡宗全
伍新和
王传刚
陈新军
李松
机构
[1]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关键词
碎屑岩; 生烃灶; 岩性油气藏; 油气富集; 中国中西部;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在油气藏解剖的基础上,根据油气来源将中国中西部碎屑岩层系油气藏类型分为内源型、外源型和混源型,其中内源型又细分为内源自源型油气藏和内源它源型油气藏,外源型细分为外源次生油气藏和外源原生油气藏。内源自源型油气藏具有烃源岩与储集层在纵、横向上就近配置的特点,易于形成大面积岩性油气藏或富集高产的构造油气藏,其油气富集主控因素为强生烃灶、凹中隆起和有利相带,是碎屑岩层系中寻找大中型油气田的首选领域;内源它源型油气藏既需要碎屑岩层系内部存在烃源岩,又需要通过纵、横向运移至上部碎屑岩层系中聚集成藏,其油气富集主控因素为强生烃灶、输导体系和(古)构造,是寻找富集高产构造油气藏的重要领域;外源型油气藏需要与下伏海相层系强生烃灶或者大型海相层系油气藏(田)在横向上邻近,还需要断层、不整合或疏导层构成的运移网络,其油气富集主控因素为输导体系有效性和下伏油藏规模,是寻找中小型次生油气藏(田)群和较大型地层油气藏的重要领域。
引用
收藏
页码:753 / 762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18 条
[1]   川西坳陷上三叠统天然气成藏主控因素及形成模式 [J].
苏永进 ;
唐跃刚 ;
张世华 ;
房新娜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10, 31 (01) :107-113
[2]   塔河地区三叠系油气充注幕次划分与成藏时期确定 [J].
吕海涛 ;
陈红汉 ;
唐大卿 ;
马黎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9, 30 (03) :300-309
[3]   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岩性气藏形成的主控因素与分布规律 [J].
李熙喆 ;
张满郎 ;
谢武仁 .
石油学报, 2009, 30 (02) :168-175
[4]   塔里木盆地塔河地区三叠系油气勘探现状与对策 [J].
丁勇 ;
王允诚 ;
黄继文 .
石油实验地质, 2008, 30 (06) :552-556
[5]   塔里木盆地塔河大型油田地质特征及勘探思路回顾 [J].
翟晓先 ;
云露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8, 29 (05) :565-573
[6]   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低渗透岩性油藏主控因素及其分布规律 [J].
杨华 ;
刘显阳 ;
张才利 ;
韩天佑 ;
惠潇 .
岩性油气藏, 2007, (03) :1-6
[7]   鄂尔多斯盆地大牛地大型低渗气田成藏特征及其勘探开发技术 [J].
郝蜀民 ;
惠宽洋 ;
李良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6, (06) :762-768
[8]  
塔河油田三叠系油气藏特征及成藏规律[J]. 丁勇,邱芳强,高玄彧.中国西部油气地质. 2006(03)
[9]  
塔河油田三叠系油气藏特征及成藏规律[J]. 丁勇,邱芳强,高玄彧.中国西部油气地质. 2006 (03)
[10]   川西坳陷上三叠统成藏年代学特征 [J].
杨克明 ;
叶军 ;
吕正祥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5, (02) :208-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