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大背坞金矿床矿石物质组成及金的赋存状态

被引:6
作者
陈茂松
机构
[1] 江西地勘局916大队
关键词
金矿床,物质组成,赋存状态,成矿机理,大背坞,江西省;
D O I
10.13686/j.cnki.dzyzy.1999.01.003
中图分类号
P618.510.4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大背坞金矿床属贫硫化物(糜棱岩)石英脉型,该矿床有用组分唯有Au,自然金是Au最主要的赋存形式,几乎集中富集了全部Au组分.虽然矿石中有极微量的银金矿,并在方铅矿中发现可能还存在次显微金,但含金量却微不足道.石英、黄铁矿、毒砂是自然金的主要载体.自然金成色高,多以中粗粒裂隙金形式产出,粒间金次之,包裹金较少.本矿床中黄铜矿、方铅矿、闪锌矿不发育,含量少,但它们与自然金关系密切,镜下常常发现与自然金共生赋存于较粗粒的黄铁矿、毒砂等载金矿物中.这3种硫化物是发现富矿化的标志.铅同位素结果表明本金矿成矿物质来源于前震旦纪变质沉积岩,中元古界双桥山群是矿源层.金以络合物的形式迁移.当温度降低(低于300℃),含矿溶液进入容矿空间压力降低,金发生沉淀.矿化早期石英脉包裹体pH值4.91,Eh值164.52,到矿化主期pH升高到6.38~6.72,Eh降低到57.44,从而使金在溶液中的溶解度大大降低,促使金发生沉淀.
引用
收藏
页码:3 / 5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 条
[1]   江西大背坞金矿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初探 [J].
陈茂松 .
江西地质, 1996, (03) :167-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