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极化观测中电磁耦合的时间特性

被引:23
作者
何继善
熊彬
鲍力知
余云春
机构
[1] 中南大学信息物理工程学院
基金
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 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
关键词
激发极化观测; 电磁耦合; 时间特性;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31.325 [];
学科分类号
0818 ; 081801 ; 081802 ;
摘要
为了克服激发极化观测中经常遇到的电磁耦合干扰,以往研究大多基于电磁耦合的频率特点.本文从电偶极子电磁耦合的基本公式出发,借助拉普拉斯变换和数值积分,着重研究了电磁耦合的时间历程及特点.研究表明,在足够长时间的矩形电流激励下,偶极装置电磁耦合的响应电位差表现为矩形激励电流开通时的上升斜坡和关断时的下降斜坡,并且使电磁信号到达的时间推迟;中间梯度装置的电磁耦合响应表现为矩形激励电流开通时的正尖脉冲和关断时的负尖脉冲,同时也使电磁信号到达的时间推迟.与激电法常用矩形电流的接通(关断)时间相比,不论采用何种观测装置,电磁感应耦合终归是一种"短命"的瞬变现象.不同装置的电磁耦合既有不同之处,又有相同之点.在固体矿产勘查常见的地电条件下,就激电法常用的中间梯度和偶极装置以及供电波形而言,电磁耦合的时间一般不超过10-2s,利用这些时间特点能够达到区分并克服电磁耦合的目的.
引用
收藏
页码:886 / 893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变频法中电磁耦合的近似校正方法 [J].
战克 ;
王继伦 .
地质与勘探, 1981, (04) :40-46
[2]   利用多频测量作“变频法”电磁耦合校正 [J].
罗延钟 .
地质与勘探, 1980, (10) :43-52
[3]  
双频激电法[M]. 高等教育出版社 , 何继善著, 2006
[4]  
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M]. 中南工业大学出版社 , 何继善等编译, 1990
[5]  
双频道激电法研究[M].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 何继善等著, 1989
[6]  
金属矿电法勘探[M]. 冶金工业出版社 , 中南矿冶学院物探教研室编, 1980
[7]  
电磁测深基础[M]. 煤炭工业出版社 , (苏)万尼安(Л.Л.Ваньян)著, 1979
[8]  
积分变换[M]. 高等教育出版社 , 南京工学院数学教研组 编, 1978
[9]   A method to remove electromagnetic coupling from induced polarization data for an "exponential" earth model [J].
Caglar, I .
PURE AND APPLIED GEOPHYSICS, 2000, 157 (10) :1729-1748
[10]  
Electromagnetic coupling in frequency and time-domain induced-polarization surveys over a multilayered earth .2 Dey A,Morrison H. F. Geophysics . 19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