贿赂犯罪法定刑评价模式之研究

被引:7
作者
焦占营
机构
[1] 河南财经学院法学院
关键词
贿赂犯罪; 社会危害性; 犯罪数额; 法定刑; 受贿犯罪; 评价模式;
D O I
10.13415/j.cnki.fxpl.2010.05.010
中图分类号
D924.392 [贪污贿赂罪];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我国刑法中贿赂犯罪是以犯罪数额为依据的法定刑评价模式,这种单一化的量刑评价模式,即忽视了犯罪人因受贿导致违背职责行为所产生的社会危害性程度的差异,也忽视了因受贿犯罪主体身份的混杂与不同所产生的社会危害性行为不同。特别是10万元以上犯罪数额的刑罚评价,不能客观真实反映贿赂犯罪社会危害性程度的大小,无法达到量刑准确的要求。因此,设立以贿赂犯罪人的身份分类为标准,以犯罪人职务行为违背为基础的法定刑评价模式具有合理性。
引用
收藏
页码:100 / 108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刑法的分配原则[M].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 (美) 罗宾逊, 2009
[2]  
犯罪数额与情节的认定[M]. 法律出版社 , 张世琦, 2008
[3]  
贪污贿赂罪疑难问题研究[M].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 林亚刚主编, 2005
[4]  
俄罗斯联邦刑法[M]. 法律出版社 , 赵微著, 2003
[5]  
法国新刑法典[M]. 中国法制出版社 , 罗结珍译, 2003
[6]  
中国刑法案例与学理研究[M]. 法律出版社 , 赵秉志主编, 2001
[7]  
刑法学[M]. 高等教育出版社 , 高铭暄, 2000
[8]  
德国刑法典[M]. 中国法制出版社 , 徐久生, 2000
[9]  
职务犯罪的预防与惩治[M]. 中国方正出版社 , 何秉松主编, 1999
[10]  
意大利刑法典[M].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 黄风译, 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