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人工湿地系统酶活性及其与污染物净化效果的相关性

被引:7
作者
吴属连 [1 ]
刘欢 [1 ]
崔理华 [2 ]
机构
[1] 深圳市深港产学研环保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2] 华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系
关键词
复合人工湿地; 磷酸酶; 脲酶; 去除率; 相关性;
D O I
10.13205/j.hjgc.201501004
中图分类号
X703.1 [技术方法];
学科分类号
083002 ;
摘要
构建目前广泛应用的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系统,从酶学角度探讨湿地主要污染物净化机理。通过对下行流-上行流复合人工湿地和下行流-下行流复合人工湿地2套系统磷酸酶、脲酶活性的测定发现,磷酸酶、脲酶活性随系统流程逐级降低,一级池磷酸酶、脲酶活性较高且日变化较大,同一一级池中磷酸酶、脲酶活性呈显著相关性。系统脲酶活性和TN去除率相关性显著,磷酸酶活性与TP去除率不存在显著相关性,磷酸酶、脲酶活性与COD去除率相关性亦不显著。
引用
收藏
页码:15 / 18+61 +61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复合人工湿地对高污染性河流营养物的去除 [J].
周志强 ;
王晓昌 ;
郑于聪 ;
王凤香 ;
熊家晴 .
环境工程学报, 2013, 7 (11) :4161-4166
[2]   复合人工湿地示范工程的脱氮除磷效果研究 [J].
熊家晴 ;
王亭如 ;
王晓昌 .
中国给水排水, 2013, 29 (21) :75-77
[3]   人工湿地中污染物的迁移与转化机理研究综述 [J].
顾晨 ;
李海翔 ;
黄晓武 ;
洪念 .
安徽农业科学, 2012, 40 (04) :2209-2210+2212
[4]   植物浮床和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中风车草生长特性比较 [J].
徐婵枝 ;
靖元孝 ;
杨丹菁 ;
王忠正 ;
吴方猛 ;
吕改云 .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 (02) :97-102
[5]   人工湿地在云南高原湖泊面源污染控制中的应用 [J].
王伟 ;
梁启斌 .
环境科学导刊, 2008, (03) :32-35
[6]   人工湿地净化污水过程中的生物作用 [J].
梁威 ;
胡洪营 .
中国给水排水, 2003, (10) :28-31
[7]   复合垂直流构建湿地基质酶活性与污水净化效果 [J].
吴振斌 ;
梁威 ;
邱东茹 ;
周巧红 ;
成水平 ;
付贵萍 ;
贺锋 .
生态学报, 2002, (07) :1012-1017
[8]  
Enzyme activities in constructed wetlands: Implication for water quality amelioration.[J].Hojeong Kang;Chris Freeman;Dowon Lee;William J. Mitsch.Hydrobiologia.1998, 1
[9]  
土壤微生物分析方法手册.[M].许光辉;郑洪元 主编.农业出版社.1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