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地区2889例大肠息肉的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15
作者
李国华
廖旺娣
徐萍
吕农华
王崇文
机构
[1]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科
[2]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科 南昌市
关键词
大肠; 息肉; 南昌;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735.34 [];
学科分类号
100214 ;
摘要
目的:了解南昌为主要区域的大肠息肉的临床病理特点及其变化趋势。方法:回顾性调查我院1990年1月至2004年12月15年间行结肠镜检查确诊的大肠息肉患者,分析其临床病理特点及其变化趋势。结果:15年来共行结肠镜检21853例,确诊的大肠息肉共2889例,大肠息肉患者的检出率为13.2%,平均发病年龄为46.6±16.5岁。男女比例为1.8:1,男性患者平均年龄大于女性(47.1±17.5与45.5±14.5,P<0.05)。直肠是大肠息肉的最常见部位,占41%,然后为乙状结肠27.7%。左半结肠息肉多于右半结肠息肉(35.8%与23.1%,P<0.05)。腺瘤型息肉是最常见的息肉类型(67%)。幼年型息肉患者平均年龄最小(12.0±4.8岁,P<0.05),腺瘤型息肉患者的平均年龄最大(52.0±14.0岁,P<0.05)。结肠息肉病占息肉患者的1.2%,伴癌发生的息肉占6.1%。比较15年来息肉的临床病理特点发现,近年来大肠息肉的检出率明显增加;患者的平均年龄增加;腺瘤性息肉增多而炎性息肉、潴留性息肉减少。结论:大肠息肉是大肠的常见疾病,男性发病率多于女性;直肠和乙状结肠是息肉的最常见发生部位;少儿主要是潴留型息肉、幼年型息肉,成年主要是腺瘤型息肉。近年来南昌地区大肠息肉的检出率明显增加;患者的平均年龄增加;腺瘤性息肉增多而炎性息肉、潴留性息肉减少。
引用
收藏
页码:1105 / 1108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786例大肠腺瘤性息肉的癌变特征 [J].
陈春华 ;
邱立华 .
中国肿瘤临床, 2005, (22) :1290-1292
[2]   大肠息肉及恶性肿瘤活检与整体病理诊断差异性分析 [J].
欧希龙 ;
孙为豪 ;
曹大中 ;
俞谦 ;
俞婷 ;
张有珍 ;
吴自英 .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2004, (04) :60-62
[3]   不同病理类型结直肠息肉的差别 [J].
王永华 ;
卢忠生 ;
王向东 .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2003, (06) :563-565
[4]   大肠息肉256例的内镜诊治及病理形态学特点 [J].
张宁 ;
孙利平 ;
李岩 .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2003, (02) :103-104
[5]   230例大肠息肉临床病理分析 [J].
毕新生 ;
黄尊旺 ;
吴希平 .
广西医学, 2002, (03) :396-397
[6]   292例大肠息肉的内镜检查及病理分析 [J].
欧希龙 ;
刘顺英 ;
许曼华 .
江苏医药, 2001, (07) :484-485
[7]   338例大肠息肉及其恶变的内镜及病理分析 [J].
王丹 ;
韩盛玺 ;
孙琦 .
四川省卫生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1, (01) :24-24
[8]   550例大肠息肉的临床病理分析、内镜下治疗及随访 [J].
张秀荣 ;
李春启 ;
李学甫 ;
王建荣 ;
刘志明 ;
戴绍英 .
空军总医院学报, 1997, (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