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仑山垭口盆地松散沉积物粒度特征及其构造和环境意义

被引:7
作者
江樟焰
伍永秋
崔之久
机构
[1] 北京师范大学环境演变与自然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 北京师范大学资源科学研究所
[3]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系
[4] 北京
关键词
粒度分析; 构造抬升运动; 垭口盆地; 古湖泊;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12.2 [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通过对昆仑山垭口剖面 2 70万 a BP以来的连续沉积共计 6 3个样品的粒度特征分析 ,划分出 6个构造活动阶段 .粒度参数曲线及概率累积曲线都清楚表明垭口盆地在 2 70万~ 188万 aBP和 10 7万~ 72万 a BP发生构造抬升活动 ,前者对应着“青藏运动”,后者是“昆仑 -黄河运动”.还确定出垭口盆地古湖泊形成于 2 2 5万 a BP,消亡于 80万 a BP,其中 2 16万~ 10 7万 a BP是古湖泊的发展期 ,10 7万~ 80万 a BP是消退期
引用
收藏
页码:692 / 699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青藏高原何时隆升到现代的高度——以昆仑山垭口地区为例 [J].
伍永秋 ;
崔之久 ;
葛道凯 ;
刘耕年 .
地理科学, 1999, (06) :481-484
[2]   昆仑山垭口地区第四纪环境演变 [J].
崔之久 ;
伍永秋 ;
葛道凯 ;
刘耕年 .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1999, (01) :59-68
[3]   昆仑-黄河运动的发现及其性质 [J].
崔之久 ;
刘耕年 ;
伍永秋 .
科学通报, 1997, (18) :1986-1989
[4]   南极长城站区松散沉积物的粒度特征及环境意义 [J].
刘耕年 ;
崔之久 .
冰川冻土, 1997, (01) :32-40
[5]   昆仑山口第四纪化石组合的生态环境分析及其对昆仑山隆升的意义 [J].
阴家润 ;
崔之久 ;
葛道凯 ;
刘耕年 ;
伍永秋 .
地球科学, 1996, (03) :11-16
[6]  
青藏高原晚新生代隆升与环境变化[M]. 广东科技出版社 , 施雅风等 主编, 1998
[7]  
中国湖泊概论[M]. 科学出版社 ,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 编, 1989
[8]  
青藏高原地质文集[M]. 地质出版社 , 地质矿产部青藏高原地质文集编委会 编, 1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