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城市社会地理学主要理论及研究的意义——基于空间思想的分析

被引:17
作者
李健
宁越敏
机构
[1] 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现代城市研究中心
关键词
城市社会地理学; 城市社会空间; 社会空间结构;
D O I
10.13239/j.bjsshkxy.cswt.2006.06.019
中图分类号
K901.2 [];
学科分类号
060201 ; 070502 ; 120203 ;
摘要
回顾了西方城市社会地理学研究发展的历程,从马克思主义学派的新马克思主义、新韦伯主义,到吉登斯结构理论、后现代主义再到女性主义理论研究,对西方城市社会地理学七十年代以来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最后就城市社会地理学在中国的研究意义进行了探讨。
引用
收藏
页码:84 / 89+94 +94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社会地理学社会—文化转型的内涵与研究前沿方向 [J].
王兴中 .
人文地理, 2004, (01) :2-8
[2]   北京都市区社会空间结构及其演化(1982-2000) [J].
冯健 ;
周一星 .
地理研究, 2003, (04) :465-483
[3]   城市社会学的主要理论及其发展 [J].
孙明洁 .
城市问题, 1999, (03) :5-8
[4]   新城市社会学的主要理论 [J].
夏建中 .
社会学研究, 1998, (04) :49-55
[5]   西方城市理论的发展和主要课题 [J].
朴寅星 .
城市问题, 1997, (01) :44-49+41
[6]  
现代性与空间的生产[M]. 上海教育出版社 , 包亚明主编, 2003
[7]  
后现代西方社会学理论[M].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刘少杰著, 2002
[8]  
城市社会学[M]. 华夏出版社 , (美)帕克(Park, 1987
[9]  
城市社会学[M]. 浙江人民出版社 , 康少邦, 1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