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道西太平洋晚第四纪古生产力变化:ODP 807A孔的记录

被引:6
作者
张江勇 [1 ]
汪品先 [2 ]
成鑫荣 [2 ]
金海燕 [2 ]
张拭颖 [2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边缘海地质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2] 同济大学海洋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古生产力; 温跃层; 风尘输送过程; 底栖有孔虫; 赤道西太平洋;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34.63 [第四纪(系)];
学科分类号
070905 ;
摘要
通过研究翁通-爪哇海台ODP807A孔顶部岩心微体古生物和有孔虫同位素的变化,探讨冰期旋回中赤道西太平洋晚第四纪古生产力的变化.多种古生产力替代指标揭示出赤道西太平洋古生产力自深海氧同位素13期以来总体呈升高趋势,具有冰期高、间冰期低的特征.温跃层替代指标显示该海域温跃层变化不具有简单的冰期-间冰期变化模式,而是分为2个阶段:280ka以前温跃层平均深度较浅,呈现高幅低频波动;280ka以后温跃层平均深度变深,呈现低幅高频波动.古生产力和温跃层变化模式的明显差异说明温跃层变化不是赤道西太平洋表层生产力波动的主要原因.807A孔古生产力变化与西北太平洋风尘通量变化基本一致,所以提出来自亚洲中东部的风尘对于提高赤道西太平洋生物生产力可能具有重要意义.
引用
收藏
页码:303 / 312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3 条
  • [1] 渐新世初大冰期事件:南大西洋ODP1265站的记录
    拓守廷
    刘志飞
    赵泉鸿
    成鑫荣
    [J]. 地球科学, 2006, (02) : 151 - 158
  • [2] 西太平洋暖池区第四纪钙质超微化石氧碳同位素特征及意义
    刘传联
    成鑫荣
    王汝建
    翦知湣
    吴晓光
    [J]. 地球科学, 2005, (05) : 559 - 564+603
  • [3] Hodaka Kawahata,Ken-ichi Ohkushi,Yasufusa Hatakeyama.Comparative Late Pleistocene Paleoceanographic Changes in the Mid Latitude Boreal and Austral Western Pacific[J].Journal of Oceanography,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