籼型杂交稻恢复系明恢63的利用与创新

被引:26
作者
吴方喜 [1 ,2 ,3 ]
蔡秋华 [1 ,2 ,3 ]
朱永生 [1 ,2 ,3 ]
张建福 [1 ,2 ,3 ]
谢华安 [1 ,2 ,3 ]
机构
[1]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2] 福州国家水稻改良分中心/农业部闽台农作物种质资源利用重点开放实验室/福建省作物分子育种工程实验室/福建省水稻分子育种重点实验室
[3] 福建省作物种质创新与分子育种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
关键词
籼稻; 恢复系; 明恢63; 利用; 创新;
D O I
10.19303/j.issn.1008-0384.2011.06.035
中图分类号
S511.21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明恢63是我国杂交水稻组合配制中应用最广,种植面积最大,持续时间最长,效益最显著的恢复系,至今仍在生产上大面积应用。明恢63作为恢复系选育的骨干亲本,对我国杂交水稻的更新换代起到里程碑的作用。到2010年,全国以明恢63为父本配组了34个组合通过省级以上审定,其中4个组合通过国家审定,从1984~2009年,明恢63直接配制的组合累计推广面积达8 414.4万hm2,占全国杂交水稻推广面积的24.51%。全国各育种单位利用明恢63作为骨干亲本选育的新恢复系有543个,这些新恢复系配组了922个组合通过省级以上审定,从1990~2009年,以明恢63作为骨干亲本衍生的新恢复系配组的组合累计推广面积达8 101.3万hm2,占全国杂交水稻推广面积的28.22%。明恢63在分子育种方面,主要是导入抗虫、抗除草剂、抗稻瘟病、抗白叶枯、抗飞虱基因和产量QTL等。明恢63作为分子生物学研究的优异材料,到2010年为止,从中主要定位了43个基因,其中9个基因已被克隆。结合育种实践,展望未来杂交水稻育种,提出了"四性"综合的育种理论。
引用
收藏
页码:1101 / 1112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49 条
  • [1] 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改良杂交水稻的褐飞虱和稻瘟病抗性
    胡杰
    李信
    吴昌军
    高冠军
    肖景华
    何予卿
    [J]. 分子植物育种, 2010, (06) : 1180 - 1187
  • [2] 携带溶菌酶基因的高回交转育后代抗瘟性研究
    谭炎宁
    段美娟
    易自力
    曾慧杰
    蒋建雄
    肖亮
    覃静萍
    [J].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 2010, (03) : 556 - 561
  • [3] 田间杂交水稻单年单点5种不同逆境的批量筛选及聚类分析
    李霞
    孙志伟
    吕川根
    任承刚
    曹昆
    王超
    [J].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10, 18 (03) : 528 - 534
  • [4] 利用染色体片段代换系定位水稻主效抽穗期QTL
    邵迪
    李秋萍
    吴比
    邢永忠
    [J].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 35 (04) : 344 - 347
  • [5] 水稻野败型细胞质雄性不育恢复基因Rf3的定位
    亓芳丽
    姜明松
    袁守江
    姚方印
    高洁
    李广贤
    [J]. 中国农学通报, 2008, (08) : 114 - 117
  • [6] 盐碱胁迫对不同水稻材料苗期生长特性的影响
    李霞
    曹昆
    阎丽娜
    王超
    孙志伟
    周月兰
    [J]. 中国农学通报, 2008, (08) : 252 - 256
  • [7] 抗稻瘟病主效QTL rbr2是Pib的等位基因
    杨红
    储昭晖
    傅晶
    王石平
    [J]. 分子植物育种, 2008, (02) : 213 - 219
  • [8] 我国南方稻区水稻骨干亲本纹枯病抗性鉴定与分析
    张楷正
    明红梅
    李平
    [J]. 植物保护, 2008, (01) : 45 - 48
  • [9] 华南型超级稻育种及其技术研究进展
    谢华安
    [J].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2007, (05) : 714 - 718
  • [10] 转cry1Ab基因抗虫水稻的田间试验
    唐微
    林拥军
    [J]. 遗传, 2007, (08) : 1008 - 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