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造应力对裂缝形成与流体流动的影响

被引:74
作者
曾联波 [1 ]
漆家福 [1 ]
王成刚 [2 ]
李彦录 [2 ]
机构
[1] 中国石油大学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
[2]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资源与信息学院
关键词
裂缝; 流体; 构造应力; 低渗透储层;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裂缝是低渗透储层流体流动的主要通道,控制了低渗透油气藏的渗流系统。低渗透储层裂缝的形成与流体密切相关,高流体压力引起岩石内部的有效正应力下降,导致岩石剪切破裂强度下降,使岩石容易产生裂缝。高孔隙流体压力还造成某一点的应力摩尔圆向左移动,可以使其最小主应力(σ3)由压应力状态变成拉张应力状态,从而在岩石中形成拉张裂缝。裂缝的渗透性受现今应力场的影响,通常与现今应力场最大主压应力近平行分布的裂缝呈拉张状态,连通性好,开度大,渗透率高,是主渗透裂缝方向。构造应力对沉积盆地流体流动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构造应力导致的岩石变形,不仅提供了流体流动的通道,而且还改变了岩石的渗透性能;(2)在构造强烈活动时期,构造应力的快速变化是流体流动的重要驱动力;(3)岩石中应力状态影响多孔介质的有效应力,从而影响介质中的渗流场。当作用在含流体介质上的构造应力发生改变时,岩石孔隙体积变小,构造应力首先由岩石的骨架来承担;当岩石孔隙体积减小到一定程度时,构造应力由孔隙流体来承担,从而影响岩层渗流场的变化。
引用
收藏
页码:292 / 298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22 条
[1]   低渗透储层构造裂缝的成因类型及其形成地质条件 [J].
曾联波 ;
漆家福 ;
王永秀 .
石油学报, 2007, (04) :52-56
[2]   川西南部须二段低渗透砂岩储层裂缝类型及其形成序列 [J].
曾联波 ;
李跃纲 ;
王正国 ;
李梅 .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2007, (02) :194-200
[3]   特低渗透油藏非达西渗流模型及其应用 [J].
李莉 ;
董平川 ;
张茂林 ;
崔宝文 ;
梅海燕 .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06, (11) :2272-2279
[4]   裂隙岩体渗流场与应力场耦合数学模型的研究 [J].
任长吉 ;
黄涛 .
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 2004, (02) :8-12
[5]   岩体裂隙三轴应力渗透规律的试验研究 [J].
郑纲 .
工程地质学报, 2004, (01) :30-33
[6]   低渗透砂岩油气储层裂缝及其渗流特征 [J].
曾联波 .
地质科学, 2004, (01) :11-17
[7]   裂缝介质中石油运移模拟实验研究 [J].
康永尚 ;
郭黔杰 ;
朱九成 ;
陈连明 ;
曾联波 .
石油学报, 2003, (04) :44-47
[8]   变形过程中煤样渗透率变化规律的实验研究 [J].
孙培德 .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01, (S1) :1801-1804
[9]   沉积盆地超压系统演化、流体流动与成藏机理 [J].
郝芳 ;
董伟良 .
地球科学进展, 2001, (01) :79-85
[10]   Experimental study on water seepage constitutive law of fracture in rock under 3D stress [J].
赵阳升 ;
杨栋 ;
郑少河 ;
胡耀青 .
Science in China(Series E:Technological Sciences), 1999, (01) :108-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