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众政治秩序观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我国C省居民的抽样调查

被引:6
作者
肖明浦 [1 ,2 ]
肖唐镖 [3 ,2 ]
机构
[1] 南京大学—约翰霍普金斯大学中美文化研究中心
[2] 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
[3] 南京大学公共事务与地方治理研究中心
关键词
政治秩序观; 经济—社会地位模型; 政治境遇与实践模型; “闹事逻辑”;
D O I
10.16637/j.cnki.23-1360/d.2017.05.030
中图分类号
D621.5 [公民权利与义务];
学科分类号
030202 ;
摘要
文章运用政治社会化理论,解释影响民众政治秩序观的主要因素及其机制。研究发现,在"经济—社会地位"模型中,个人经济地位与受教育程度有助于形塑民众自由、开放的政治秩序观,而生活满意度则使民众对政治秩序的价值取向趋于保守。在"政治境遇与实践"模型中,政治身份和地位使民众的政治秩序观趋于封闭、保守;维权抗争经历对民众的价值支持有重要的积极作用。更值得重视的是,民众的政治秩序观在很大程度上受"闹事逻辑"的影响,认同"闹事逻辑"的民众在价值认知上较保守,但其价值支持却更自由、开放。进一步的心理机制分析显示,民众秩序观的价值支持不仅受价值认知的驱动,还受家长权威意识尤其是"闹事逻辑"等心理动因的影响。
引用
收藏
页码:73 / 81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当代中国的“维稳政治”:沿革与特点——以抗争政治中的政府回应为视角 [J].
肖唐镖 .
学海, 2015, (01) :138-152
[2]   农民“闹大”与政府“兜底”:当前农村社会冲突管理的逻辑构建 [J].
张世勇 ;
杨华 .
中国农村观察, 2014, (01) :81-88
[3]   公民抗争行动与治理体系的碎片化——对于闹大现象的描述与解释 [J].
韩志明 .
人文杂志, 2012, (03) :163-171
[4]   中国人的“权利”概念(下)——从孟子到毛泽东延至现在 [J].
裴宜理 ;
余锎 .
国外理论动态, 2008, (03) :45-50
[5]   中国人的“权利”概念(上)——从孟子到毛泽东延至现在 [J].
裴宜理 ;
余锎 .
国外理论动态, 2008, (02) :51-57
[6]   中产阶级:何以可能与何以可为? [J].
周晓虹 .
江苏社会科学 , 2002, (06) :37-46
[7]  
教育、阶层与社会冲突态度[A]. 邓燕华,黄健.实证社会科学(第一卷)[C]. 2016
[8]   SOVIET CITIZEN PARTICIPATION ON THE EVE OF DEMOCRATIZATION [J].
BAHRY, D ;
SILVER, BD .
AMERICAN POLITICAL SCIENCE REVIEW, 1990, 84 (03) :821-847
[9]   THE UTILITY OF HAPPINESS [J].
VEENHOVEN, R .
SOCIAL INDICATORS RESEARCH, 1988, 20 (04) :333-354
[10]  
Racial Differences in Protest Participation * [J] . Peter K. Eisinger.&nbsp&nbspAmerican Political Science Review . 1974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