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博格达—哈尔里克山白垩纪以来剥露历史的裂变径迹证据

被引:65
作者
朱文斌 [1 ]
舒良树 [1 ]
万景林 [2 ]
孙岩 [1 ]
王锋 [1 ]
赵忠岩 [1 ]
机构
[1] 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
[2]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关键词
磷灰石; 锆石; 裂变径迹; 新疆; 博格达; 哈尔里克;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42.2 []; P597.3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对新疆博格达—哈尔里克山火山岩和花岗岩的15个磷灰石样品和5个锆石样品的裂变径迹年龄测定表明,磷灰石的裂变径迹年龄变化于109.3~11.9Ma之间,锆石的裂变径迹年龄变化于81.7~56.8Ma之间。矿物对法计算得到,该地区晚白垩世至新生代中期的视剥露速率为0.157~0.222mm/a。热史模拟结果表明,博格达—哈尔里克山自白垩纪以来经历了多期冷却剥露,分别是早白垩世(119~105Ma)、晚白垩世晚期(67~65Ma)、新生代早中期(47~31Ma)和新生代晚期(12~7Ma)。白垩纪以来的天山变形作用,与亚洲南缘多期的地体碰撞增生有关。
引用
收藏
页码:16 / 22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新疆库鲁克塔格地区二叠纪脉岩群岩石地球化学特征,Nd、Sr、Pb同位素组成与岩石成因 [J].
姜常义 ;
姜寒冰 ;
叶书锋 ;
夏明哲 ;
逯东霞 .
地质学报, 2005, (06) :823-833
[2]   新疆东部哈尔里克山闪长岩锆石SHRIMP U-Pb定年及其地质意义 [J].
孙桂华 ;
李锦轶 ;
高立明 ;
杨天南 .
地质论评, 2005, (04) :463-469
[3]   新疆哈密白石泉铜镍矿区基性—超基性岩的形成时代及其地质意义 [J].
吴华 ;
李华芹 ;
莫新华 ;
陈富文 ;
路远发 ;
梅玉萍 ;
邓岗 .
地质学报, 2005, (04) :498-502
[4]   新疆东部新元古代晚期和古生代构造格局及其演变 [J].
李锦轶 .
地质论评, 2004, (03) :304-322
[5]   天山东段晚中生代—新生代隆升沉积响应、年代学与演化研究 [J].
柳永清 ;
王宗秀 ;
金小赤 ;
李涛 ;
李寅 .
地质学报, 2004, (03) :319-331
[6]   南天山新生代隆升和去顶作用过程 [J].
杨树锋 ;
陈汉林 ;
程晓敢 ;
肖安成 ;
周宇章 ;
卢华复 ;
贾承造 ;
魏国齐 .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 (01) :1-8
[7]   天山东段隆升过程的裂变径迹年龄证据及构造意义 [J].
郭召杰 ;
张志诚 ;
廖国辉 ;
方世虎 .
新疆地质, 2002, (04) :331-334
[8]   东疆哈尔里克变质带的U-Pb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J].
赵明 ;
舒良树 ;
朱文斌 ;
王赐银 ;
马瑞士 .
地质学报, 2002, (03) :379-383
[9]   阿尔金山北段阿克塞—当金山口一带新生代山体抬升和剥蚀的裂变径迹证据 [J].
王瑜 ;
万景林 ;
李齐 ;
王非 ;
王二七 .
地质学报, 2002, (02) :191-198
[10]   东天山晚古生代内生金属矿床类型和成矿作用的动力学演化规律 [J].
韩春明 ;
毛景文 ;
杨建民 ;
王志良 ;
崔彬 .
地质学报, 2002, (02) :222-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