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用水中内分泌干扰物双酚A的臭氧氧化降解研究

被引:37
作者
徐斌
高乃云
芮旻
王虹
伍海辉
机构
[1] 同济大学污染控制与资源化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
[2] 同济大学污染控制与资源化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 上海
基金
国家科技攻关计划;
关键词
饮用水; 内分泌干扰物; 双酚A; 臭氧氧化; 副产物;
D O I
10.13227/j.hjkx.2006.02.019
中图分类号
R123.1 [水的卫生标准和水的卫生监测];
学科分类号
100402 ;
摘要
采用臭氧氧化工艺对饮用水中内分泌干扰物双酚A特性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在原水浓度为1.0mg/L左右,臭氧总投加量为1.0、1.5和2.0mg/L条件下,30min BPA去除率可达70%、82%和90%.通过考察不同臭氧投加量、不同本底条件、不同BPA初始浓度和不同臭氧投加时间对BPA臭氧氧化的影响,分析得出臭氧投加量对BPA的降解占主导地位,而臭氧接触时间对去除效果的影响很小;采用紫外波长扫描确定在臭氧降解BPA的同时生成了在UV254上有吸收的产物.通过考察臭氧氧化双酚A过程中UV254的变化,提出低臭氧投加量下BPA不能完全被氧化,而采用缩短臭氧投加时间、加大臭氧投加量以及提高水中余臭氧浓度等方法,有利于水中BPA的完全降解.
引用
收藏
页码:294 / 299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环境中双酚A的污染及降解去除的研究进展 [J].
贾凌志 ;
李君文 .
环境与健康杂志, 2004, (02) :120-122
[2]   引起青蛙畸形的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的初步研究 [J].
梁增辉 ;
何世华 ;
孙成均 ;
王福玉 ;
战威 ;
贾凌志 ;
张宏 ;
王福俭 ;
吴德生 .
环境与健康杂志, 2002, (06) :419-421
[3]   UV作为水处理中有机物控制指标的意义 [J].
蒋绍阶 ;
刘宗源 ;
不详 .
重庆建筑大学学报 , 2002, (02) :61-65
[4]   环境雌激素双酚A的生殖毒理研究 [J].
邓茂先 ;
吴德生 ;
詹立 .
环境与健康杂志, 2001, (03) :134-136+150
[5]  
痕量有机污染物的监测[M]. 化学工业出版社 , 齐文启, 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