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亚湾大型底栖动物种类组成及物种多样性

被引:27
作者
杜飞雁
张汉华
李纯厚
王雪辉
贾晓平
机构
[1] 农业部渔业生态环境重点开放实验室,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
关键词
大亚湾; 大型底栖动物; 种类组成; 物种多样性; 南海;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Q958 [动物生态学和动物地理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利用1984~1985年4个航次、1987年2个航次和2004年4个航次在南海北部大亚湾海域开展的大型底栖动物调查结果,对不同时段大型底栖动物的种类组成、群落相似性、丰富度、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在大亚湾海域大型底栖动物种类组成和物种多样性方面,表现为:(1)种类数下降,丰富度大幅降低,群落趋向简单化;1987年大型底栖动物的站均出现种数为50.6种/站,最高可达100种/站。而2004年站均出现种数仅为7.6种/站,最高仅为14种/站。(2)种类更替明显,在过去的20年间,几乎完成了整个群落的演替;1984~1985年,大型底栖动物出现98种,软体动物31种,节肢动物30种,棘皮动物21种,环节动物12种。2004年,共出现大型底栖动物79种,软体动物32种,节肢动物17种,棘皮动物8种,环节动物18种。1984年和2004年大型底栖动物的种类相似性仅有25.5%,其中环节动物的改变最为显著,20年前后的种类相似性仅为8.1%。(3)物种多样性水平大幅下降。虽然大亚湾海域大型底栖动物多样性平面分布趋势未发生较大改变,种类的均匀度略有增加,但多样性指数由1988年的3.38降至2004年的2.08,丰富度由4.46降至1.17。以上结果表明,大亚湾生态环境的改变已经对底栖动物群落产生了显著的影响。
引用
收藏
页码:252 / 259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21 条
[1]   大亚湾生态环境的退化现状与特征 [J].
王肇鼎 ;
练健生 ;
胡建兴 ;
韦桂峰 .
生态科学, 2003, (04) :313-320
[2]   大亚湾大鹏澳水域春季浮游植物优势种的演替 [J].
韦桂峰 ;
王肇鼎 ;
练健生 .
生态学报, 2003, (11) :2285-2292
[3]   大亚湾细菌生产力研究 [J].
彭安国 ;
黄奕普 ;
刘广山 ;
郑天凌 ;
陈敏 ;
王肇鼎 ;
练健生 ;
郑爱榕 .
海洋学报(中文版), 2003, (04) :83-90
[4]   近20年来大亚湾生态环境的变化及其发展趋势 [J].
王友绍 ;
王肇鼎 ;
黄良民 .
热带海洋学报, 2004, (05) :85-95
[5]   大亚湾真鲷资源状况研究 [J].
陈涛 ;
林金钅表 ;
郭金富 ;
陈琳 .
热带海洋学报, 2003, (03) :30-35
[6]   大亚湾拟菱形藻(Pseudon-itzschiaspp.)种群的季节变化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J].
陈菊芳 ;
徐宁 ;
王朝晖 ;
黄伟建 ;
谢隆初 ;
江天久 ;
齐雨藻 .
环境科学学报, 2002, (06) :743-748
[7]   东海春秋季大型底栖动物分布现状 [J].
刘录三 ;
李新正 .
生物多样性, 2002, (04) :351-358
[8]   深圳湾浮游生物和底栖动物现状调查研究 [J].
吴振斌 ;
贺锋 ;
付贵萍 ;
况琪军 ;
雷志洪 .
海洋科学, 2002, (08) :58-64
[9]   围垦对长江口南岸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的影响 [J].
袁兴中 ;
陆健健 .
生态学报, 2001, (10) :1642-1647
[10]  
大亚湾海洋生物资源的持续利用[M]. 科学出版社 , 邹仁林主编,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