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式应急治理机制的构建:香港模式的启示

被引:20
作者
岳经纶 [1 ,2 ]
李甜妹 [3 ]
机构
[1] 中山大学行政管理研究中心、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
[2] 中山大学社会保障与社会政策研究所
[3] 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
关键词
风险社会; 合作式治理; 应急机制; 香港模式;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632.5 [救灾];
学科分类号
0837 ;
摘要
中国正处于急遽而深刻的社会转型期,各种风险大量出现,突发性公共事件频频发生,给政府的公共危机管理带来了极大挑战。如何应对各种风险与突发性公共事件是我国政府和社会亟需解决的重大治理问题。由于政府失灵和志愿失灵的存在,对于"风险社会"和各类突发性公共事件的挑战,无论是政府还是非政府组织都无法单独应对,因而合作式治理成为一个普遍的选择。在合作式治理中,政府与非政府组织不再是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而是"合作伙伴"的关系,共同成为风险社会的治理主体。近年来,我国政府和非政府组织就共同应对风险进行了一些有益尝试,但合作中也存在不少问题。香港在突发事件应急管理领域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合作式治理模式,可以为我国内地探索应急管理领域的合作式治理提供重要的借鉴。
引用
收藏
页码:81 / 104+203 +203-204
页数:26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我们已经进入了风险社会 [J].
徐勇 ;
项继权 .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8, (05) :1-1
[2]   从汶川地震看国家应急机制 [J].
丁元竹 .
刊授党校, 2008, (07) :26-27
[3]   论风险社会治理形态的范式选择 [J].
李砚忠 .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7, (04) :42-45+50+91
[4]   对应急体系中开展志愿服务的理性思考 [J].
马颖 ;
胡志 .
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 2006, (04) :79-81
[5]   从“志愿失灵”到危机:萨拉蒙非营利组织研究疏议 [J].
虞维华 .
行政论坛, 2006, (02) :91-95
[6]   全球化、风险社会与复合治理 [J].
杨雪冬 .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2004, (04) :61-77
[7]   西方非营利组织理论述评 [J].
田凯 .
中国行政管理, 2003, (06) :59-64
[8]  
风险社会与秩序重建[M].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杨雪冬等著, 2006
[9]  
风险社会[M]. 译林出版社 , (德)乌尔里希·贝克(UlrichBeck)著, 2004
[10]   THE ROLE OF NONPROFIT ENTERPRISE [J].
HANSMANN, HB .
YALE LAW JOURNAL, 1980, 89 (05) :835-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