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4 条
绿脓杆菌ESBL和AmpC酶表型检出与耐药性分析
被引:7
作者:
吴爱武
[1
]
郑贵星
[1
]
江锋利
[1
]
孙茜
[1
]
骆玉梅
[1
]
李红玉
[2
]
机构:
[1] 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2] 中山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来源:
关键词:
绿脓杆菌;
超广谱β-内酰胺酶;
AmpC酶;
耐药性;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446.5 [微生物学检验];
学科分类号:
100208 ;
摘要:
目的:了解本地区绿脓杆菌ESBL和AmpC酶的产生率和构成以及对临床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情况。方法:绿脓杆菌的鉴定和药敏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的VITEK-2系统进行,双纸片扩散确证实验和头孢西叮三维试验分别用于ESBL和AmpC酶的表型检测。结果:217株绿脓杆菌中,对临床常用抗生素敏感性较好是美乐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亚胺培南、哌拉西林、头孢吡肟、丁胺卡那等,其敏感率分别为94.5%(205/217)、90.0%(195/217)、86.6%(188/217)、84.8%(184/217)、84.3%(183/217)、82.9%(180/217);绿脓杆菌中ESBL和AmpC酶的总检出率是9.2%(20/217),其中ESBL和AmpC酶分别占60.0%(12/20)和40.0%(8/20);产酶菌与不产酶菌对氨曲南、头孢吡肟、头孢他啶、环丙沙星、哌拉西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耐药率差异显著,产酶菌的耐药率明显高于不产酶菌(P均<0.05);产酶菌主要来自痰和尿标本(分别占65.0%和35.0%),以ICU病房最多见(占60.0%)。结论:本地区绿脓杆菌感染的治疗中美乐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亚胺培南、头孢吡肟、丁胺卡那等仍是较好的选择;绿脓杆菌中ESBL和AmpC酶有一定的产生率,二者构成比相近;绿脓杆菌的耐药与其产生的β-内酰胺酶有关;产酶菌主要来自痰和尿标本,以ICU病房最多见。
引用
收藏
页码:88 / 89+103
+103
页数:3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