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4 条
农作物遗传多样性农家保护的现状及前景
被引:63
作者:
卢宝荣
朱有勇
王云月
机构:
[1] 复旦大学生物多样性科学研究所
[2] 教育部生物多样性与生态工程重点实验室
[3] 云南农业大学植物病理重点实验室
[4] 教育部农业生物多样性与病害控制重点实验室
[5] 教育部农业生物多样性与病害控制重点实验室 上海
[6] 昆明
来源:
关键词:
农业生物多样性;
就地保护;
地方品种;
基因流失;
混合间栽;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33 [作物遗传育种与良种繁育];
学科分类号:
071007 ;
090102 ;
摘要:
农作物地方品种的有效保护是农业生物多样性可持续利用的基础。由于现代农业的集约化生产方式使大量农作物地方品种被少数高产改良品种所取代 ,造成农作物基因库的严重“基因流失”(geneticerosion)。农家保护是在农业生态系统中进行的动态保护 ,被保护的生物多样性可在其生境中继续进化而产生新的遗传变异 ,因而是农业生物多样性就地保护的重要途径。然而 ,尽管人们对作物品种资源农家保护的兴趣不断增长 ,也有大量有关农家保护的研究和案例分析 ,但目前为止还没有比较成功的农家保护实例报道。因此 ,对农家保护的机制及科学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 ,并寻求一条新的途径来充分发挥农家保护应有的作用 ,显得格外重要。利用生物多样性布局的水稻混合间栽的生产模式 ,不仅解决了病害控制的问题 ,而且也保护了水稻地方品种的多样性。这种混合间栽的生物多样性布局和生产方式可能成为农家保护的一条新途径
引用
收藏
页码:409 / 415
页数:7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