秸秆机械全量粉碎还田与密肥调控对稻麦周年生产力的影响

被引:7
作者
吴延华 [1 ]
黄正来 [1 ]
吴安昌 [1 ]
张长春 [2 ]
吴红星 [2 ]
机构
[1] 安徽农业大学农学院
[2] 安徽省肥东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关键词
秸秆机械全量粉碎还田; 施氮水平; 基本苗; 稻麦周年生产力; 经济效益;
D O I
10.13989/j.cnki.0517-6611.2010.10.053
中图分类号
S141.4 [堆肥、沤肥];
学科分类号
090101 ;
摘要
[目的]为在秸秆机械全量粉碎还田条件下建立密肥调控的最优模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小麦扬麦16和水稻丰两优4号为供试品种,采用2因素裂区试验设计进行田间试验,试验施氮水平分别为:N1(180kg/hm2)、N2(225kg/hm2)、N3(270kg/hm2),基本苗分别为:M1(225万/hm2)、M2(300万/hm2)、M3(375万/hm2)。[结果]处理N1M3的稻麦周年产量、总产值、纯收入、物质投入净产率、活劳动净产率、产/投比均最高,分别达15736.44kg/hm2、28076.47元/hm2、21712.35元/hm2、5.15%、13.06%和4.41。在同一密度水平下,稻麦周年产量、总产值、纯收入、物质投入净产率、活劳动净产率、产/投比的变化趋势分别为:N1>N3>N2、N1>N3>N2、N1>N2>N3、N1>N2>N3、N1>N2>N3、N1>N2>N3;在同一肥力水平下,其变化趋势分别为:M1M2>M3、M1M2>M3。[结论]在秸秆机械全量粉碎还田条件下,适度降低施氮水平、提高基本苗数能稳定稻麦周年生产力。
引用
收藏
页码:5017 / 5020
页数:4
相关论文
empty
未找到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