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助人者的心理健康:共情疲劳的涵义、结构及其发生机制

被引:98
作者
孙炳海 [1 ]
楼宝娜 [1 ]
李伟健 [1 ]
刘宣文 [2 ]
方侠辉 [1 ]
机构
[1] 浙江师范大学心理系
[2] 浙江传媒学院
关键词
助人者; 心理健康; 共情疲劳;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B849 [应用心理学];
学科分类号
040203 ;
摘要
共情疲劳是心理咨询师、消防战士、急救医护人员等助人者救助受创伤人员后出现的特有的心理健康问题。共情疲劳的二因素模型含二次创伤与职业倦怠,三因素模型还包括共情满足。共情疲劳的临床症状与创伤后应激障碍、二次创伤、替代(间接)性创伤、倦怠相似,但上述概念并不等同于共情疲劳。共情疲劳是助人者在间接接触创伤性事件并向他人共情的前提下,产生共情压力,降低了对他人共情的兴趣与能力,出现二次创伤症状,产生工作倦怠感。同时,助人者人口统计学特征(如婚姻状况、学历、工作年限、个人创伤史等)、接触或暴露于创伤事件的程度、个人心理资源都会影响共情疲劳发生的过程。
引用
收藏
页码:1518 / 1526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26 条
[1]   替代性创伤研究述评 [J].
马君英 .
医学与社会, 2010, 23 (04) :91-93
[2]   汶川地震早期救援官兵心理应激特点及相关因素 [J].
冯正直 ;
杨国愉 ;
李敏 ;
汪涛 ;
戴琴 ;
王立菲 ;
王凤 ;
廖成菊 .
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 2010, 28 (01) :23-26
[3]   抗震救灾对救援官兵心理健康的影响及其干预性研究 [J].
宋梓祥 ;
李光耀 ;
李宁 ;
张理义 .
精神医学杂志, 2010, 23 (01) :54-55
[4]   替代性创伤:危机干预中救援者的自我保护问题 [J].
许思安 ;
杨晓峰 .
心理科学进展, 2009, 17 (03) :570-573
[5]   抗震救灾官兵心理健康状况及相关因素分析 [J].
伊丽 ;
武国城 ;
万憬 ;
陈松 ;
汪志勇 .
心理科学进展, 2009, 17 (03) :567-569
[6]   灾后心理援助应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J].
李辉 ;
舒姝 ;
李红 .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 41 (03) :118-122
[7]   地震救援人员烦躁情绪及工作兴趣调查分析 [J].
马强 ;
陈云爽 ;
张术佳 ;
马林林 ;
卓莉 ;
张树庚 ;
解汝娟 ;
那士平 .
华南国防医学杂志, 2008, 22 (06) :35-37
[8]   地震救援人员的压力管理 [J].
时勘 ;
秦弋 ;
王燕飞 ;
陈阅 .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08, (04) :15-19
[9]  
创伤后应激障碍研究进展[J]. 李璐寰,童辉杰.社会心理科学. 2008(01)
[10]  
创伤后应激障碍研究进展[J]. 李璐寰,童辉杰.社会心理科学. 2008 (01)